魏王这一被召上朝,各方势力又嗅到了苗头,只是不知道这苗头是是喜是忧。最着急的要数兵部和淮王府,其他几个部都是看着风向随时做墙头草。
兵部虽是朝廷六部之一,其实底子却是魏王的嫡系,当年圣祖初建大梁时,兵部的官员都是当年和魏王一起战场厮杀的人。当今皇上继承大统后,一开始并未对兵部下手,可是随着魏王军功越来越盛,皇上便开始向兵部安插人手。所以兵部又是经纬最分明的部门,魏王的人,皇上的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一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此时,兵部的一些人很着急,皇上打压魏王的风向很明显,如今忽然招进宫不知是喜是忧。更甚者,有人担心皇上在宫里埋伏了刀斧手,再将魏王砍了。
魏王爷也略感惆怅,他和皇上一母同胞,当年一起在战场厮杀过,如今却渐行渐远。不过魏王知道此时的兄长,还不至于在宫里埋着刀斧手杀他,毕竟太后尚在,毕竟战乱刚平,这个兄长还是在乎名声的,只是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巍巍朝堂上,文武百官恭恭敬敬,垂手而立,那至尊之位上的明黄身影,穿着五色云彩的九龙袍,狭长的眼眸扫视着众百官。
通政司递上来一个折子。皇上威严的声音响起,一个小太监已恭敬的立在一侧,开始宣读那封奏折,太监读完后,赶紧躬身退至一旁。众百官依然还是恭敬的低着头,但是一个个早已眼珠子乱转,心里百转千回。
都说说吧。皇帝扫视着众人,眼睛停在了淮王身上。
淮王抬眼看到皇上,立即会意,站出来说:皇上,臣弟以为奏折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安定,该是万民休养生息的时候,确实应该裁撤军务。淮王说完,眼眸偷偷瞧了下户部。
户部的一个官员立马上前,皇上,往年花钱最多的就是兵部,如今国库空虚,确实要开源节流。
皇帝微微点头,又看向凤羽杉,唇角微微扬起,魏王怎么看?
凤羽杉紫色蟒袍,长身玉立,一身威仪映衬的这朝堂更加庄严,皇上,臣以为奏折所言正是当务之急,大梁连年征战,如今各地战乱已平,确实是应该止戈兴仁。
那如何兴仁?皇帝瞧着下方的亲兄弟,大梁战神,战场上杀伐决断,不知道治国上如何。
这个,臣弟愚钝,一向只知道打打杀杀,也不知道该如何兴仁,还请皇上恕罪。魏王恭敬垂首。
魏王平定天下,是我大梁第一功臣,何罪之有?既然,魏王不知道如何兴仁,那止戈就交由你去做吧。
遵旨。魏王上前躬身领旨。
兴仁交由户部去做。
遵旨。户部尚书张久正一脸恭敬。
好,退朝吧。
皇上,臣有一建议。魏王向前,一脸恭敬。
魏王请讲。
臣推荐工部和户部一起拟定兴仁的计策,农耕水利是休养生息的一部分,工部一定有很多兴仁的好计策。魏王说完,便瞄了一眼工部尚书谢志。
谢志赶紧上前,一脸恭敬,皇上,工部愿为君分忧。
皇上点头应允,又瞧了眼凤羽杉,转身离开。
退朝。大太监高亢又绵长的声音响彻在朝堂上,拉开了一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