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天师说的,而是孔夫子说的,后半句其实很对,书生的确什么都不会做,但是书生会做的事情都很重要,为了这些重要的事情,书生也就没有心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了。
接触了几日,陈修平对大天徒的秉性等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她似乎就如同一个机器一样,什么都听从命令,本性其实不是很坏,是天师的培养让她变成了这个冷漠的性格。
日子过得越来越快了,规律的生活让时间变得匆忙了,秋天的气息越来越远了,落叶不断的落下,重叠在地上,风也变了,变得寒风刺骨。
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大事情,新宋久攻两浙路的边境,久攻不下,也就不再攻击了,就驻扎在不远处:再北边,边塞由于粮食的运送太久了,再加上计划的缘故,防御大汗帝国的边塞的新宋士兵逐渐往另一个边塞撤离,蠢蠢欲动的大汗帝国已经有了掠夺的想法了,因为今年秋天叛军的原因,新宋的物资没有送去,没有新宋的物资,大汗帝国这个冬天怕是要死去不知道多少军士和平民,王道说的夹击即将出现了。
书院内,前些日子来了一批孩子,那些老师不愿意教授,那么陈修平就准备自己来了,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了,自己又开始教导孩子了,有了之前教导的经历,陈修平手下的这群孩子自然接受起来很快,在教导途中,陈修平还掺杂了些许人生观,正所谓三岁定终身,陈修平在教导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群孩子。
至于大天徒,算是个大孩子吧,也待在教室里面听着陈修平教书,写字,论语什么的大天徒自然不听,倒是陈修平每次讲故事的时候听的津津有味,甚至下课了孩子们走了,大天徒居然会缠着陈修平给她讲故事。
这天早上,一个孩子哭泣着来到了教室,书院没有留宿学生的设定,毕竟是叛军创建的书院,不可能拿太多的资源给予书院,况且现在还是打仗的缘故。
起初陈修平不是很在意,以为孩子是遇到了什么小事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孩子还在哭泣,陈修平感觉不对劲了,于是走到这个男孩的身边小声问道怎么了。
孩子带着哭腔,把事情断断续续的说了出来,听完,陈修平拿着书本的手紧紧的握着,这个小男孩说的事情简直太惨无人道了,他的父亲是个小头领,在前线作战的时候腿被打断了,前线的医疗条件不行,他不想待在前线等死,于是军中的好友托关系把他送了回来,结果因为小男孩的母亲有点姿色,被一名偏将知道了事情,给男人定了一个逃兵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