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漏了嘴?岳飞想了一下,他与王公也没谈论什么啊,仔细回味了一下刚才的谈话,从赵泽口中说出的两个字突然引起了岳飞的注意。
先生的意思是。
对的,就是他。
两人心知肚明的打着哑谜,赵泽无意说出的父皇两个字已经表露了他的身份了与此同时,王道和赵泽见陈修平带着岳飞离开了,两人的话也就好谈了。
皇上现在的身体还行吧?
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今年父皇的病越来越严重了,我来之前,侍奉父皇的时候御医是天天在殿外候着,就怕突然发病。
王道听到了这个消息,突然就沉默了,他与皇帝赵治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甚至不是因为赵治的赏识,自己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造成现在一切的结果都是因为赵治十年前的那场大病,赵治的性情突然转变,由之前的支持王道变法改革,变成了犹豫不决,当时王道急于求成,一而再再而三的死谏,给那些觊觎王道的奸人有了弹劾的机会,由此变法改革就此搁置了,那时的王道也是一气之下直接辞官了。
皇上还是没有想重新立太子的想法?
这个问题有点为难赵泽了,这种皇室的秘事他不知道该不该告诉王道,毕竟王道现在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一心想要帮助自己的王道了,犹豫了一下,赵泽还是说了出来。
当今朝堂之上都是太子的党羽,原先王公的同僚都被排挤了,换立太子之事已经很久没有提起了。
这个王公的同僚主要指的是刘建元,刘建元虽然与王道是两个性格,但是刘建元曾经还是想帮助王道实施变法改革,王道辞官之后,要是想继续变法,最大的阻拦就是太子,一但变法,新宋面临的就是战争,如果战事挑起,对太子的损害最大,一旦战争的话,如果新宋战败,太子很有可能会变成人质送到大汗帝国或者大辽国,所以太子就极力维持着现状。
王道看着自己这个曾经的学生,又回忆起了当年啊。
那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北方战事不断,自己请命披挂上阵,结果仗打完了回来,被皇帝猜忌,被朝堂之上那些无耻小人排挤,王道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何皇帝赵治会突然不支持自己,即使是患病,要是能给太子留下一下稳固的江山也算是一大功劳了。
后面才从刘建元的口中得知一切都是太子撺掇的,方才明白什么叫做树大招风,他毕竟是人臣,太过于耀眼就会惹得人家猜忌。
老师,其实我此次来找你不仅是父亲的意思,我还想请你出山,现在朝堂之上太子的党羽一家独大,朝野之中已经没有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了,老师要是能出山的话,定能扭转这一局面。
赵泽的态度很诚恳,王道的名望他太清楚了,就王道这两个字要是现在在朝堂之上提起都会引起那群无耻小人的极力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