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后,先后封无诸,雒摇为闽越王,东海王。而雒摇定都东瓯(今温州市区),重建东瓯国,成为瓯越中兴之祖,因此亦称东瓯王。
闽,瓯两地保留了越族部落的自治,并不完全服从于中央汉廷,等于是西汉的附庸国。
景帝时,吴王刘濞起兵叛乱,为七国之乱。当时的东瓯王被迫举兵胁从,后吴王被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在丹徒击败投奔东瓯国后,汉廷密使游说东瓯王,于是东瓯王弟“夷鸟将军”乘劳军之际杀了刘濞,将功折罪。
“七国之乱”失败后,吴太子刘子驹逃亡至闽越国,并得到保护。因刘子驹的挑拨,闽越,东瓯发生内讧,闽越王郢出兵围住了东瓯城。汉武帝派中大夫严助从会稽发兵,从海路驰援“东瓯国”,闽越军闻讯撤退。
东瓯国新君望迫于闽越压力,“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率领族属军队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
迁徙至新地的东瓯人,仍旧保留了许多遗俗,因与中原人大不相同的原因,遂被称呼为“山越人”。
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山越广泛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
他们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山出铜铁,自铸兵器战甲。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自己的武装集团,其首领称“帅”,与征讨他们的汉人士族豪强的军队展开激烈战争。
两人虽有疑惑,不过当夜羽用越语与两人对话之后,疑心尽去,心知原来是遇到了老乡,欣喜过望,于是就将方才两人所谈,已经所有知道的内容,悉数告诉夜羽。
原来是刘繇派遣太史慈为统帅,进攻盘踞在泾县一带的山越大帅祖郎等人。
夜羽听到太史慈的名字,心中一动。
这位以善射击而闻名,和江东小霸王孙策肝胆相照的猛将,此时确实就在刘繇帐下效力。
张飞和夜羽在彭城重遇的时候,曾经和夜羽交谈过太史慈的名字,说他身手相当高明,言语间对太史慈十分看重。可惜当时太史慈已经应允乡刘繇之请,答应赴扬州为其效命。
不过刘繇因为太史慈初至自己帐下,资历不深,因此准备先使太史慈讨伐境内山越,以积累军功后,再准备委以重任。
泾县大帅祖郎等人,便是此次太史慈的对手。
夜羽心中一动,询问道,“那太史慈部队出发已经几日?”
“不过两日而已!”年老的商贩回答道。
夜羽嘴角浮现淡淡笑容。
自己下山时的心愿,不过是想见识天下间英勇无匹的猛将们,现在想来,暗觉好笑。
在身不由己地卷入曹操争霸天下的漩涡之中后,这个愿望,变地是那么地不现实。
在徐州时,就连关羽身在咫尺,都无法与之见面,让夜羽暗自叹息不已。
此次却不能再错过太史慈了。
泾县!
泾县位于黄山北麓,太平湖畔,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有“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的美誉。
据《后汉书·明帝纪》:泾县“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
泾县境内多山,而多铁铜金等矿藏。
山越人居于山中,而以山内的铁铜等矿自铸兵器战甲,与前来征讨他们的汉人士族豪强武装对抗。
祖郎今年三十有五,雄壮的身躯仿佛丛林中的虎豹般结实,充满惊人的力量。
他的长相并不怎么俊俏,但浑身上下,另有一股独特的魅力。
山越人和汉人士族豪强的恩怨,夜与汉人士族豪强们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行动有关。
因汉人士族豪强侵占的不仅仅是耕田,还有山林,湖泊等。
因此当自己居住的地方遭遇侵占时,山越人才会举起刀枪奋起反抗。
祖郎是被方圆百里的山越民推举为大帅,所有人都期望他能够率领众人击退那些贪得无厌的汉人士族豪强,保卫自己的家园。
因此听说刘繇又派遣军队进攻的时候,所有健壮的山越青年都斗志昂扬,纷纷请缨抗击敌人。
就在祖郎与众人紧张布置作战方案的时候,夜羽进入了泾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