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营中夜话(2 / 2)

三国游侠列传 夜轩冕 1906 字 2020-10-26

太史慈蓦然古怪一笑,道,“翔实不和那些山越民们呆在一处,却跑来我军营帐,究竟是为了何事?”

“我路过曲阿城的时候,听到刘繇派遣子义出兵围剿山越民!因此特地赶来泾县阻止。”夜羽呵呵一笑,道,“子义可曾想过他们亦是生活地十分艰辛吗?”

“翔实竟然会为山越民们说话?实在是大出我所料!”太史慈哑然失笑道。

“他们亦是在我们汉人士族和豪强的苛刻剥削之下苦苦生活呀!”夜羽紧紧盯视太史慈英伟的脸庞,双眼精光暴射,道,“其实天下间此起彼伏的黄巾军又何尝不是如何?他们本来都是最善良和温顺的小小人物,只因为那些贪婪无厌的士人和豪强们对他们的剥削超出了他们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才不得不奋起反抗!换过是子义,如果受到和他们一样的遭遇,所有赖以生存的事物都被剥削地一干二净,是否会起来反抗呢?”

“山越民本来是十分安详地生活在山林之中,但那些贪心的士人和豪强们在侵占了同族百姓的土地财物后仍旧不肯罢休,就将念头动到山越民赖以生存的山林,意图圈占为己有,如何不让山越民感觉到异常愤怒呢?”

夜羽虽然在曲阿城中和那两令东瓯族的商贩交谈时,自称亦是东瓯人,因此和山越民也大有关系。

但那一千八百年后的东瓯人,早已经融入汉族的体系。

汉人在华夏文明中,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即使历史进程中有过众多的游牧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并且建立政权,统治着汉人和自己的族人,但最后,那些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基本上都全部被汉族同化,逐渐演变为汉族的一份子。

之所以那些曾经统治汉族人的游牧民族都会有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在于中原汉人的文明,比其他民族更高层次。

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方面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学习汉人的制度规章等;另外一方面则仰慕汉人的礼仪习性,还有汉人上层阶级享乐的生活,亦学习了这类习性,最终逐渐脱去原先的民族特性,被汉族同化。

而被汉族征服的少数民族,在汉族统治者刻意地推行所谓“王化”的同化政策的过程中,也逐渐变成了汉族的一份子。

太史慈朝夜羽歉然一笑,动容道,“我以前倒从来没有如此想过!此亦足见翔实心中悲悯天人,让我敬佩。”

夜羽微微一笑,若无其事般道,“子义可知道,前长沙太守孙坚长子孙策,业已经率领麾下人马,从袁术的大本营寿春出发,行将渡过江左,准备平定江东,以为基业吗?”

太史慈闻言浑身一震,反问道,“翔实的消息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从没有听说过此事?”

“孙策以玉玺为抵押向袁术借地小部人马。”夜羽沉声介绍,接着却嘴角一撇,讥讽道,“须知那玉玺若无相应的实力作为映衬,又有何用?可笑袁术,却抱着这么一个死物,毫不知道趁机夺取江东,以为王霸基地,才是正道。由此可见袁术亦非能够成事之人。”

孙策以其父遗留的传国玉玺为抵押,向袁术租借了三千人马;而袁术因此大喜过望,甚至还将原先孙坚的部曲统统转交给孙策;再加上其娘舅丹阳太守吴景和堂兄孙贲麾下士兵数目,那么孙策拥有的不仅仅只有那三千人,而是多一倍有余,乃是五六千人马。

孙策正是凭借这些人手,最终在数年间平定江东,构造了日后三国鼎立中吴国的大致轮廓。

太史慈神色一凛,缓缓道,“孙策居然能够舍弃玉玺?此人倒是拿得起放得开,日后必成大气!”

玉玺乃是皇权的象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亦代表这正统。

袁术就是因为从孙策手中换得玉玺后,沾沾自喜地自以为是天命所归,然后迫不及待地自立“成”政权,结果在曹操,吕布,刘备和孙策四人的联手攻击下,身败名裂,惶恐而亡,终成为天下人耻笑的对象。

另一方面,玉玺是孙策亡故父亲孙坚的遗物,对孙策来说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夜羽却心知肚明,玉玺再珍贵,不过死物而已;孙策舍弃玉玺,最后却拥有江东,足见其雄才大略,远超天下寻常割据一方的豪强。

“刘繇终非雄主,子义跟随他身后,只怕会埋没了这一身的武艺和才识。”夜羽断然摇头道,“未来三年内,江东乃是孙郎的天下,子义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择,才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大展身手啊!”

太史慈愕然望向夜羽,反问道,“翔实究竟是为谁才来向我游说?曹操吗?不过我听你的口吻,却似乎是替那孙策说尽好话。你把我弄糊涂哩?”

夜羽淡淡一笑道,“如果我说要子义就这么离开刘繇,转而向曹大哥效命,子义会答应吗?”

太史慈露出深思神色,沉吟道,“自然不会!”

“那不就结了!”夜羽道。

太史慈反问夜羽道,“江湖流传,翔实乃是曹操的义弟,曹操平定兖州黄巾军的过程中,全赖翔实之力,但翔实为什么不留在曹操身旁,反而来至江东?”

这是什么江湖传言?夜羽闻言眉头大皱,摇头道,“孟子云,齐人野语,并不可信。传言有几分才是真实的?曹大哥之所以能够平定兖州境内黄巾军,自是全靠他自己的实力,我不过是起了点穿针引线的作用而已。”接着轻声叹息道,“我虽和曹大哥是名义上的结义兄弟,但并非他麾下家臣,怎么会一直呆在他的身旁呢?”

太史慈浑身一震,道,“我明白了!难怪益德告诉我翔实乃是洒脱之人,却最怕被人约束。”

张飞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则作翼德,又言张飞和关羽刘备二人在涿郡起事的时候,于张飞家中的桃园处结拜为异性兄弟,称为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被视为千古流传的情义典范,一直在民间流传,可谓深入人心。

三人中的关羽,更因为其传奇般的经历,而被当成忠义的化身,不仅得到官方的认可,而且在民间亦有崇高的地位,其号为“武圣”,深受民间大众的膜拜。

三国是一部人才风云的巨大史诗。

从曹刘孙三大霸王,到他们麾下的文臣武将,乃是其他众多的能人异士们,无一不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绚丽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