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比武(1 / 2)

蓝领男士 三阁司 1765 字 2020-10-26

看着那些趾高气扬的“上流人士”受挫后的嘴脸,吴庸心里痛快,杰西卡这个“恶女”收拾人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将她那些叔伯整治的服帖。

吴庸回国后没有再去美利坚,活动的太频繁容易露出破绽。

裴家的武馆里,裴远与吴庸切磋了一番。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裴远感叹自己老了。“行啊,你现在可以出师了。”

“感谢师父教导。”吴庸诚心道。

“是你天赋高,我只是领路,带你进门。”

“是师父教的好。”

“下次来不要带东西,太铺张了。”裴远道。

吴庸秉承礼多人不怪的信条,大包小包地提了很多,从中老年系列到儿童系列,从滋补药材到新式零食都买了几样。

“最近挣了一点钱,孝敬您是应该的。”吴庸道。

“你啊,每次来都是这样。有你这样的弟子也是我这个做师父的幸运。”

午饭地点就近选在马路斜对面的跳水鱼火锅,四十年老店,在这个片区很有一些名气。店主换了三代,继承有序,没有什么豪奢食材,都是普通鱼类、鸡鸭、蔬菜,但很有味道。鸡鸭是老板在乡下自养,蔬菜是老乡地里种的本地货,鱼也是。花鲢鱼肉的胶质很足,鱼肚肥嫩,鱼脊爽口,配上老坛酸菜,面前的这一锅酸菜鱼让人胃口大开。盐煮花生、活捉莴笋、凉拌折耳根……都是家常小菜,但没有一样的味道让人失望。

几位师兄弟都对吴庸很是热情,很少喝酒的裴师父破例喝了几杯白酒。现如今,拳馆生意不怎么景气,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去学跆拳道和体操了,传统武术这些东西不为人们熟知。近几年,拳馆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要不是眼前几位弟子照顾着拳馆,只怕早已门可罗雀了。

裴师父拳教的好,对其他方面是一筹莫展。吴庸知道了之后,从冷氏和林氏的前同事圈子里介绍了十多个朋友过来学习。大部分都是单身宅男,在吴庸的或拉拢或蛊惑的“勾搭”下,都同意来学拳。一时间武馆热闹的很。

其实这件事谢挺居功至伟,私下里,从他的嘴里传出了与冷总裁与林总裁的绯闻,让这帮技术宅男惊掉下巴。其实也不算全部冤枉吴庸,至少林遥这边也是实锤了的。

“你们知道吗?林总与我吴哥是关系匪浅……”

“你们冷总,上次吴哥的朋友住院,她亲自出面看望,还不是看在吴哥的面子上……”

谢挺不做销售可惜了,吴庸没想到自己的“面子”这么足,大手一挥,登高一呼,就有这些朋友给面子。其实大部分是带着八卦和好奇来认识、亲近这位传说中的“吴哥”的。要知道,在冯小可那儿,吴庸本来就是一号人物。冷氏这边关于他与冷梅浅的猜测早就暗暗逸散。

事有凑巧,这货最近在追求一个喜欢武术的女孩,趁机拉着她来这里学拳,借口就是他老板的“朋友”吴哥就是业界高手,吴哥的师父更是高手中的高手。这姑娘名叫栾小柔,祖上有两代是前清和民国年间的武举人。栾菇凉一米六五的身高,身材纤细,但手里的功夫不弱。

师徒几人吃完水煮鱼,吴庸送微醺的裴师父回家休息,又回到拳馆与久未相见的几位师兄弟聊聊天,练练拳脚。他们都知道吴师弟的功底不厚,奈何天分太高,早已是裴师父之下第一人,这还是吴庸不愿再与师父公开动手的缘故。裴师父对这位师弟很是看重,有两次当众感叹,小吴不是从小练起的,虽然天分很高,但没有沉下心来钻研武术,不然成就绝不止现在的光景。几位师兄弟暗自咋舌,这还只是练了两年,他们这几位最短的也练了五年以上,都是裴师父的正式弟子,本以为怎么也得到了几分真传,现在与这位妖孽一般的师弟相比,惭愧至极。

吴庸为人大方,这次又利用私人关系挽回了拳馆的危局,让几位师兄弟减轻了心内的忌惮和嫉妒。但不止是嫉妒,只有不上进的弱者才只是嫉妒别人,躲在角落里画圈圈。正确的方法是化嫉妒为动力,苦学勤练,奋起直追。虽然武学需要天分,但勤能补拙,有了裴师父这种明师,相信自己迟早也可以登堂入室。

吴庸成了师兄弟眼里的活人桩。与半年前相比,他的技巧更加成熟,对于拳路的理解和摸索更加深,几位师兄弟多少都在他手里吃了苦头,这还是吴庸刻意收力的结果。大家看出了与吴师弟的差距,都暗自咬牙,转而苦练,一时间拳馆里男性荷尔蒙纷飞,汗水的味道和呐喊声融合。

谢挺陪着栾菇凉到了。

“就是这儿?我听说过裴师父,我爸年轻的时候与他切磋过。”

“哦?听起来这里面有故事,令尊胜还是裴师父胜?”谢挺一副狗腿的模样,他就是那类喜欢一个人,脸上眼里都会被人轻易发现的——表情太明显。

“并没有。”

“不是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吗?”

“也要分场合的。他们那次见面纯属偶然,只是切磋,后来我爸谈起这件事,我也问过同样的问题。”

“然后呢?”

“互胜一招半式。”

裴师父当然记得栾行矛,那是北地有名的“盘云”腿法传人,两人十多年前在盛海偶遇,在一个前辈的寿宴上。

宴罢,大概以武会友的样子,所谓南拳北腿,裴师父与栾师父拆了几招,没有胜负。

以上是官方消息,事实上,裴师父败了,栾行矛年轻十岁,正是当打之年,裴师父肩上有伤。那次寿宴之前,裴师父与人动手,不慎受伤,没好利索。栾行矛也是看出老裴身上有伤才有所收敛,在场的行家当然也看的出来。大多数情况下,武林同侪之间还是比较友好的,大家都遵循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面子,面子太重要了。所以最后这次切磋的结果是,裴师父与栾师父各有千秋……

当事的二人心里很清楚。裴师父由此也觉得丢了面子,但又没有机会找回来。

现在好了。

所以,当裴师父得知眼前这位是故人之女,当下就很高兴。热情招待栾菇凉,让同行的谢挺同学大为惊诧,按理说,栾菇凉是来“踢馆”的,刚才已经表示要请裴伯伯的弟子们不吝赐教。几位师兄弟都不愿意出手,对方是一位少女,看年纪不过十八九,胜了理所当然,败了就丢人丢到了姥姥家。而且,听师父这样说起,年纪大一点的三弟子就想起来师父的那件陈年往事。很快他就想起了栾家是哪个栾家。北方的栾家,那位栾师父,是师父这些年的一个心结啊。大家一看三师兄都不出手,他们更不好说什么,一个个猴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