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车我来出钱买。大勇负责开车。每天一趟或者两趟,你们自行商量,规定一个时间发车返程。不是运营车辆,属于自用车辆不必办理营业手续。”
“第一个要满足的就是小学生上学问题,学校太远,孩子们走路上学太难。”
“其次就是进城看病这些需要,是要无条件满足的。”
“大勇的工资、油费、维修费由黎妹寨与凌云寨负责摊派,我预留十万元,平时先借用,年底两个寨子分摊费用。”
“至于工资标准嘛,按照县城同类客车司机的标准发放。”
……
罗裳两女没有插言,大家都听着吴庸在说。
此前大家都不知道吴庸这个打算,在他拿出一份打印好的计划书之后都明白过来,这件事早就在修路的时候就打算好了。
这条长度十多里的路耗资三十一万。山民们给自己修路,家家出力,除了机械费用人工没有花什么钱,省下了一小半成本。
依维柯已经预定好了,12座的车厢预留了足够的放置行李杂物的空间。只有这个计划大家接受了,就可以去提车。
关于这些事情,大勇跑腿邀请了多谷、凌云寨和黎妹寨的村长商议。
多谷还是那个样子,见到了吴庸商量通车之后买车的事情他很高兴。这些都是师父生前期望的,吴庸现在开始实现了。
大家热烈讨论,几位耆老拉着吴庸不松手,表达他们的感激。小勇在一旁翻译,老人家会的汉语太少,吴庸听起来很是费劲。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久久不肯离去。大勇家的土坝上,越来越多的村民听到消息前来打听。
一贯与吴庸唱反调的龙欣儿大小姐也被这个场景感染,与罗裳一起帮着大勇妈烧水泡茶忙里忙外。朴素的大婶阿姨们见到两个相貌姣好的女孩更是喜爱,家长理短的问东问西,把两个女孩弄的疲于应付。
吴庸一看这样不行,悄悄告知冯邕让他准备酒菜,塞了三千元给大勇让他一起去。
于是中午就成了大聚餐。各寨耆老长辈、闻声赶来的镇长、书记和几个干部,加上大勇家几口子和七八个邻居一共坐了满满六桌。
还是苗家的酒,当地的肉,气氛热烈,宾主尽欢。
镇长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姓房,也是苗族人,他领着大家轮番向吴庸敬酒。昨晚的酒劲才刚散去,今天又喝。这次吴庸真的是提前趴下了。不趴下不行,吴庸不想宿醉不醒被罗裳批评,被欣儿嫌弃酒臭。
大勇父子三人帮吴庸挡酒,毫无意外都喝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