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南下,到了建立省(里约热内卢)好言抚慰一番,船队继续前进。李隆立知道,陈河、刘世民都派自己的人过来了,陈建功让陈建立过来,也是表明一个对他的支持态度。李河、李海过来了,澳洲一下子缺少了两个副首相,陈建功应该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人选。可是排他前面还有肖明忠呢,李隆立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桑托斯港,廖磊已经走了,现在由军队接管了,现在改叫“海军2号基地”了。李河、李海都在此地养伤。也不知道都是这两人伤得如何,恢复的咋样了?李隆立很急迫地来到了这里。
“并无大碍!你看俺俩这不是好好地吗?”李河、李海故作轻松地在李隆立眼前扭身转圈。
“好好地就好!海战就是这么残酷,无遮无拦地,就是比谁打得准,比谁的炮弹多,比谁的射程远。比谁的战舰多。”李隆立说。
“不过,我们还是全胜了。”李河得意地说。
“侥幸!纯属侥幸!”李隆立不想被他人赞扬。
“没有夸你!不用得意!”李海回了一句。
李隆立笑了!接着他叙说了战后的安排事宜。“我要专下心来干一点事情了,你俩谁出去主持大局?该提拔两个海军的舰长了。以后再有海战,咱们三个只能出一个,不能再这样孤注一掷了。想起来就后怕。”
“我去北边,李海在南边。我已经给陈河捎信了,叫他再派来四艘战舰。”李河说。
“不,我去北边。”李海争了起来。
“谁去都行!张天禄一人在北面是不行的。陈成福不是军人,他那个位置又易受攻击,两下都离得很远。需要你们中的一人坐镇。”李隆立明确地指出了自己的软肋。
“我立即动身。”李河说。
“算了吧!你比我受的伤重,到现在还一瘸一拐地呢!”李海开始揭李河的老底。
“终于咬起来了!”李隆立笑了。
“你去就你去呗。揭我干啥?”李河十分不满意地说。
“安心养伤吧!我去顾诚那!不知道煤矿的事情咋样了。”就这么一点卯,李隆立就匆匆地走了。
“咱俩也忒不争气了。一下子都受伤,你看,把他忙的。”李河愧疚地说。
“他一直是这样,你腿脚好好地能咋着,还不是看着他干活。”李海叹息一声。
李隆立是很忙啊!陈兴让陈友惇给他带来的一封信,使他更有紧迫感了。信中说,他从张隆兴的电脑上,看到确绝的消息,因为技术问题,他和姚忠恐怕会命不久矣。所以他特地派人过来,跟姚忠把前世的仇怨和解了,不再留下什么遗憾。至于赵志毅和他李隆立的身体是什么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他很怀念和李隆立一起奋斗的日子,现在在张隆兴手下,很是不开心。张隆兴的东进北美计划受阻,苍狼人、西辽人在外来势力的支持下蠢蠢欲动,百济、日本人也开始兴风作浪。显然,他们都是受到了外来势力的蛊惑和怂恿。建议南洋这边制定自己独立的发展计划,不要再策应张隆兴进军北美的行动了。看到陈兴的信后,李隆立几乎要大哭一场。未来啊,一是时间紧迫,不知道自己能活几年;二是,外部环境今后会更加艰难。他很是为转移到南美来的这些移民担心。他们可都是自己带出来的,为了他们今后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只有自己今后更加努力工作了。把南美、澳洲、南洋这一块尽可能地做大、做强、做实,他只有拼了。当然这些事情他是不能跟任何人讲的,包括陈友惇。看完这封信,李隆立立即就把其烧掉了。
进金省,顾诚在给李隆立汇报。“煤矿出煤了!已经和从澳洲运来的焦炭掺和在一起用于发电了!经过试验,可以替代六成焦炭。有了自产的煤炭撑腰,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建设速度加快,已经开始安装磨粉机组,砌垒烧结转窑了。去往铁矿的道路,已经修好。随时可以启动开采。移民西进,已经修筑了40里道路;通过水路运输,建了2个500人居住点。又接纳了200多个当地居民。一万多亩水稻丰收。足够3万人吃的。”
“你就是有够十万人吃的粮食,我也没有大量的移民给你了!”李隆立插话。
“是吗?没有就没有吧!我是说,煤矿、铁矿、水泥厂上马就不用考虑从外面调粮食了。”顾诚急忙解释。
“你这还是想方设法要人啊!人,不会再给你了,不从你这里调人就不错了。煤矿、铁矿、水泥厂,除技工外,也全部在你这里招收。”李隆立一锤定音。
“这个没有问题。保证有人就是了。”顾诚嘴硬说。
“不用我主动要,澳洲方面一年送这边来一万人还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咱们还得继续向北发展,就是来点人,也不能给你增加了。”李隆立解释说。
“这样,西进计划就很难执行了。”顾诚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那也没有办法!”李隆立挠挠头皮说。
“说吧,咋干?”顾诚着急地问。
“煤炭、水泥、铁矿都要干!还得大干!可是我却没有人可用。”李隆立郁闷地说。嗯,我没有人可用,我的对手就有很多的人可用吗?这个时候的欧罗巴州,居民也不是很多啊?不对,是黑死病传入欧罗巴州之后,才导致其人口锐减的。根据陈兴来信所说,显然,高鼻子黄头发的人群已经深入介入中国西部地区了。有利就有弊,不排除他们会把病毒带回去的。还有,既然姚忠、陈兴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也不排除那边从后世传过来的人,身体不出现问题。欧罗巴人搞实验可是很很疯狂的,甚至说很没有人性,我想传过来次品的几率不会小。再有,他们会像自己这样拼命吗?我看很难!稳固个一两年,还是要继续北进的。拥有一个完整的南亚美利加洲,对华夏民族来说,很是需要。
“男人开矿,女人种田,只能这样干了。”顾诚下决心说。听得出,他下这个决心的时候,是咬着牙的。
“先干起来再说吧!煤矿!大力开采!先供应南部几个省。泽远带来的人都给你,务必先把大水泥厂建起来!铁矿,能干多少干多少。就这样吧!”李隆立下来最后的决心。
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转眼又成为发展的瓶颈。下了一道调令,令李忠贤(李河弟弟)带100人北进,出任通往伊塔比拉铁路的建设主管,李隆立急速返回伟成省。开始专心致志地设计装载机、推土机、橡胶硫化设备来。推土机使用履带,不用橡胶,首先被设计出来。正好,陈友惇也把修筑铁路路基的事情,交给李忠贤,赶了过来。带着水力电力部剩余的4000人,俩人没黑没白地干了起来。机床是现成的,是从澳洲运来的,难题是制造出专用的机械加工设备。一边训练人员,一边制造专用设备,陈友惇在配合李隆立工作方面很是到位。
时间到了1158年9月,从澳洲来的船队不仅运来了这边大量需要的焦炭、钢轨、钢材、铝锭、铜锭、火力发电机组、电动机,还来了一个李隆立想都没有想到的人---李山。
“你不在那边主持局面,跑这里来干什么?”李隆立不带好气地问。
“没有仗打,手痒了!”李山很直接地说。
“擅离职守,你知道该是啥罪?”李隆立严肃地问。
“降职!撤职!”李山一副无所谓地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