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点化李山(1 / 2)

送走贫弱 龙堂传人 2081 字 2020-12-16

10天过后,终于等来了送移民到爪哇回来的李山。李隆立和盘托出了自己对占婆国旧地的想法。想到自己辛苦弄来的地方,却要放弃,李山、秦钟行了自然有些难以接受,这个,李隆立能够理解。“你俩还是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李隆立没有硬彆他们。不过,一直等了5天,他俩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一句话,很是犹豫。

“这次从三花市经过,赖承志又从阿拉伯人手里,买进了5000多女娃,让我一起带到爪哇去了!移民总数都2万5了,姚忠很高兴。”李山汇报说。

“估计这次从大明朝张隆兴那边也能接回来近3万人,咱们的移民规模越来越大了,考虑一下,已经成立一个移民专管部了。”李隆立思忖了一阵说。

“啥时候是个头啊?移民这事,很耗费银两的。”李山有点不满。

“澳洲和南洋这么空,没有人不行啊!设想一下,如果咱们不去澳洲,能得到这么强大的援助吗?是,接送移民需要耗费大量的银两,可是,移民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有大量的兵员。”李隆立解释说。

“我觉得现在的人已经够了。”李山表态说。

“再办10年吧,等咱们的总人口到了1000万,咱们就不再专门办这事了。不过,顺路带回来一些愿意来的,咱们还是要鼓励。起码不能要船钱,管吃管住,安排地方住,安排有活干。”李隆立态度坚定地说。

“真搞不懂你到底图啥!”李山甩了这么一句。

“不图啥!就图给咱们的同胞,有一个好的福祉。人,不能全给自己打算。范仲淹说,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一个大人物应该有的抱负。你我今天办得事情,是要载入史册的,青史留名不也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吗?”李隆立开导说。

“你是说,我也能像卫青、霍去病、李靖等人那样上史书?”李山惊讶地问。

“你会比他们更出名!想想,他们只是保家卫国,你呢?却是开疆拓土。并且是到海外开疆拓土。这可有很大的不同。你会比他们更伟大,更被人们所传颂。”李隆立鼓励说。

“那就干吧!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就是吃尽人间千般苦,也强似养尊处优过一生。”李山来了兴致。

移民船来了,行动马上就要实施了。秦钟终于想通了。“我愿意去跟李江作伴。”秦钟很爽快地说。不过一句‘作伴’,还是暴露了他的想法。

“哪个地方地域小,只是暂时的。这个地方如何?”李隆立一指仰光地区说。

“这个,需要多给我点人。至少2万。”秦钟一听有点动心了。

“可以啊!三万都行!”李隆立随即答应了。

“是不是派人去给大越国打个招呼?”李山有些亟不可待地问。

“等打下了吴哥真腊的嚣张气焰再说吧!走吧!齐抬老营,要装的狼狈一点。”李隆立随即下了撤退的命令。

于是,军士们慌慌张张地上了船,破袜子破鞋扔的遍地都是;商贸处的人员,连账本都弄丢了,仓库里的粮食只搬走了七八成。好在,人员没有拉下,惹得带着船队回来的周凯宽偷偷笑了起来。

汽笛一声长鸣,整个大船队驶离了头顿,驶向茫茫大海。

在旗舰上,李隆立开始调兵遣将。“凯宽,辛苦了!这一去就是一年多。回去休息吧,夏南行政区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还有一个银矿、一个锡矿。等你稳定之后,可以向东面的海岛发展,再建两个省。”

“等等,吴援说,你和他有一个合伙开工厂的约定,问你啥时候履行!”周凯宽提醒说。

“这个吧!我都忘记了!等我把这一摊子操持好再说吧!”李隆立拍拍脑门说。

“大理是打下来了,可是并不稳定。吴将军让段、高两家东西分治,和原来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名声好了些,归顺朝廷了。”周凯宽不满地说。

“你是在咱们夏商王国看到的新气象太多了,其实这个办法不错的。”李隆立安抚说。

“也许吧!即使按照胡大人治理琼岛的路子,他也有些不对啊?”周凯宽不解地问。

“是有些不对。琼岛,咱们一年投至少20万两银子,宋朝拿不出来啊!一点税不收,官员、官府的俸禄、开支咱们全包了,任谁也是不敢这么办的!”李隆立解释说。

“为啥咱敢这么办呢?”周凯宽追根究底地问。

“咱有海外贸易这一摊撑着,能赚大钱,特别是香料这一块,就和捡钱差不多。开采铝矿、银矿,铁矿、铜矿、油田的成本并不高,制成商品的成本也不高,归总起来也就是管这些人吃饭。而吃饭问题咱们又很好解决。咱们投入到琼岛的钱,其实就是一些香料、铝制品,不锈钢制品,煤油,从海外以很低的价格买来的象牙、香木;从大陆运来的丝绸、茶叶。这个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李隆立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