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张隆兴要让大宋拿长江以北的土地换枪支啊?”李隆立问。
“是啊,大王料准了。所以我来求大王。”吴援说。
“这个事难办啊!我抢了张隆兴的生意,他会怪罪我的。”李隆立立即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你也怕他?我求错人了!”吴援有点激将的意味。
“是啊,我确实怕他。咋办呢?”李隆立苦笑着说。
“还咋办?你问我!”吴援生气了。
“我有一个转圜变通的办法。不知道吴将军愿不愿意听听。”李隆立眨巴着眼说。。
“愿闻其详。”吴援面露喜色。
“吴大人来,就没有带点礼物吗?”李隆立随即变换了话题。
“咿呀,这个忘记了。两万人,大多是女的,还有小孩,结过婚的多,送给你了,一个月后,防城港接人。”吴援大方地说。
“好算计啊!是我在琼岛卷走的那两万人的家属吧?”李隆立立即明白了。
“是啊,她们生活无着,你叫我们怎么办?”吴援为难地说。
“我就勉为其难吧!”李隆立面露无可奈何之状。
“别那样,我知道你心里高兴着呢!快说说你的办法吧?”吴援催促说。
“我借兵给你!不就行了。”李隆立很自信地说。
“嗯,是个好办法!”吴援高兴地说。
“我撤兵的时候,一个兵要带10个人出来,作为酬劳。用过的枪支可以低价卖给你,一支枪加100发子弹也是10个人。”李隆立开出了条件。
“这个可以。我正愁着以后不好管这些人呢!”吴援高兴地说。
“赵构是让你去当制置使啊?”李隆立问。
“不是,轮不到我,是我弟弟。”吴援叹了口气。
“反正都是你们吴家的人。哎,合伙做生意有兴趣吗?”李隆立随即转换了一个话题。
“行啊,啥生意?”吴援很感兴趣地问。
“我在广南西路看中了一片荒山野岭。咱们采矿炼铝,制成锅碗瓢盆,绝对比瓷器的更好用。我出钱、出设备,你出人,利润均分。你得保证赵构只收半成的税。多了我不干。”李隆立原来是没有这个计划的,这不是为了安慰吴援吗?所以提的条件要高一些。
“这个好办!宋朝对盐、铁、茶、丝绸、瓷器收税,还没有开征‘铝’税,可以磨蹭一下。”吴援没事似地说。
“高人啊!高人。这么会扣字眼。”李隆立举起大拇指赞叹说。
“别装,对于你来说,这不过说小玩闹。你才是大玩家。”吴援转过头来开始攻击李隆立。
“等把铝矿开起来,我还有大项目。我看你干脆经商算了。有你吴家这面大旗竖着,连赵构都得给你家留几分薄面,不趁此机会发财,真是不智啊!”李隆立忽悠起来。
“等看看铝矿能不能盈利再说吧!”吴援拒绝忽悠。
跟外国使节的谈话结束。该赖明运了。
“辛苦了!辛苦了!”李隆立拱手施礼表示慰问。
“应该的,应该的!按照你的安排,把漳州嘉禾屿(后世的厦门)租下来了。每年5000两银子。人员由台湾省委派,所得主要用来支付移民所需。不过,现在看来,似乎货物销售不畅。是不是要降价?”赖明运问。
“不降价。目前和北方大明朝的商贸往来正在启动,别的他们不需要,胡椒、丁香、肉蔻他们会需要的,还有红糖。以后,估计还会有锡、锑、银等。”李隆立果断地说。
“琼州有胡铨坐镇算是稳定了。不过此地油水不大,如果按照咱这边的标准,很难执行啊!要倒贴很多。”赖明运很是担心地说。
“那就不按照这边的标准,还是按照宋朝的办法。咱们只包发官吏的俸禄。其他人的不管。其税收完全自收自用,我们贴补钱,但是不能太多。琼岛要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比如水果,药材。等我筹划筹划,再开几家工厂也就是了。但是,一定要保住这块风水宝地。”李隆立明白海南岛以后的地位,也对一国两制运用的很是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