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行走在开阔的大街上打量着这座玛格纳斯帝国最为古老的城市。
没错,是最古老的城市没有之一。玛格纳斯最初指的就是这座建立在平原上的城市。
玛格纳斯一词在当地古语中有着崇高伟大的意思,同时也是当时最高领袖的代称。这点上跟奥古斯都帝国倒是挺像的,皇室之名亦是国家之名。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叫做奥古斯都的城市而已。
从最初的木制山寨到砖石城堡,从破落乡村到白垩之都。这是一座几经扩张,又几度被破坏的城市,它见证了帝国从建立那一刻起的一切风雨兴衰。此城便是玛格纳斯的中心,也可以这么说——
此处既是玛格纳斯。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玛格纳斯就是帝国本身,虽然那时候还只能被称为王国就是了。
玛格纳斯城的扩张史也是帝国的开拓史,不过太白更愿意将之称为侵略史。如今帝国各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整体偏向于半耕半牧,但早期却是彻头彻尾的游牧文明。
而一个游牧民族的发迹史也大多千篇一律,不过可以肯定,他们不是靠着种田发家致富的,打家劫舍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而帝国腹地的这些良田,其实是地方贵族与皇室矛盾爆发后才逐渐开垦出来的。
每一次的征战之后,玛格纳斯的劫掠者就会带着大量财富与人口回到这座城市。所以随着版图的扩张,玛格纳斯城也在不断扩建。但那时候他们并没有在玛格纳斯城以外的地方多费功夫,直到他们在劫掠过程中踢到一块铁板。
这块铁板正是如今玛格纳斯的死对头,东北方的奥古斯都帝国。正如同帕提亚帝国撞见了罗马帝国一样,两个自诩为最强的国家相遇后,果不其然发展成了长期对峙。
不得不说在战斗上玛格纳斯帝国还是很有一手的,至少第一次对奥古斯都帝国的劫掠进行的颇为成功,甚至抢占了不少奥古斯都的南部领土。
但跟以往不同的事,这些领土插上旗帜后奥古斯都那边根本不认账,跟那些挨了打后只能等死的小国家不同,奥古斯都也是帝国,实际上当时除了战斗力玛格纳斯能比划比划,其他方面都差距甚大。
之后玛格纳斯城便遭受了扩建以来第一次围城。
发现自己被打后,暴怒的奥古斯都帝国一路平推到了玛格纳斯城下。倒不是奥古斯都有多强,纯粹是那时候除了玛格纳斯周边地区外,其他地方根本没人管理。
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攻城战最后以奥古斯都撤退告终。受限于补给线,奥古斯都的军队也无法长时间耗在城下,其他地方早被玛格纳斯抢成了白地,连就食于敌都做不到。
但在经历了这一次的围城后,玛格纳斯的皇帝也幡然醒悟,原来他们一直以来的做法是有问题。他们的国家除了一座城市以外,居然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抵御入侵的外围据点!
于是皇帝开始大肆分封,将皇室的族裔以及麾下的统帅、将军丢到外头去驻守。想让这些封臣作为屏障来阻隔奥古斯都的威胁。
不过从那时候起,这个国家的心气就开始散了。虽然靠着分封制度真正成为了帝国,但当年纵横天下的气势却没了,妥妥的欺软怕硬。往后明明在野战上占据优势,但玛格纳斯面对奥古斯都时大多是战略守势。
太白一直以来看不起这个国家的一个原因就是心气太低了,皇室也太过于懦弱。
这要换成汉武帝,肯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敌人强又怎么样,匈奴的强大有目共睹,可这坟头草不照样拿来放牛养马了吗?
太白回忆着吟游诗人版帝国史里的内容,心里给玛格纳斯帝国打了个叉。整体来说,他更看好北面的奥古斯都帝国,这个有几分罗马神韵的国家在太白看来还是挺有料子的。
至于玛格纳斯嘛,不知道怎么回事。太白总觉得它有点向中世纪的欧洲靠近的趋势,等到那啥子圣辉教成了国教,那就是妥妥的中世纪欧洲国家,你不完蛋谁完蛋啊?
在太白看来,宗教这种东西实在太废人心了。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人将希望寄托于神鬼上时,他就已经在自我逃避了,更别提自强不息了。而一个国家的人都将希望寄托在神明庇佑上时,那就基本没救了。
反正在这个国家里,太白可看不到什么中世纪的浪漫情怀。除非把那扰人清梦的糜烂贵族生活算作是浪漫的话……可若是如此,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悲哀了。
不过走在西区的街头,周围的风景多少还能看出些典雅端庄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