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红衣女与正一教(1 / 2)

我家大小乔 缮甲厉兵 2811 字 2020-10-10

天际吐白,“当,当,当”的钟声响起,还未睁眼的王鸿烦躁的在枕边摸来摸去,却未摸到手机。

钟声歇后,王鸿便又昏昏睡去。

些许阳光透过布帘洒在了王鸿脸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环绕耳边,王鸿渐渐睁开了双眼。

早睡晚起的王鸿倍感清爽,身体的乏力感已然散去,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吞吐一口浊气,王鸿坐起身,轻轻拍了自己几巴掌,回忆起昨天发生的一切,仿若梦中。

床头放着整洁的长袍和白色布袜,袜顶带绳,床下则是一双布鞋。想来是雀儿小丫头给自己准备的,也提醒着王鸿穿越的现实。

古衣古袜穿起来不算复杂,稍一琢磨,王鸿便穿戴整齐,来到院里。

“少爷你起来啦。”雀儿提着木桶,正在往墙角的水缸里倒水。

“我来吧。”看着眼前的未成年小姑娘正卖力的做着“重活”,王鸿上前想要帮忙。

“不用了少爷,这是最后一桶,雀儿已经打满了。我马上帮你洗漱。”雀儿擦了下额头的汗滴,把木桶放到一边,引着王鸿来到脸盆前。

王鸿不好意思让雀儿帮忙洗脸,谢绝了雀儿。

对着木盆里的清水,王鸿被水中的自己惊呆了。

相貌虽与以前无异,但年龄仿佛回到了高中时候,比较怪异的便是一头女子般的长发,松松散散的扎在头上,怪不得昨天有些“头大”。

清凉的水滴扑在脸上,王鸿洗完脸,接过雀儿递过脸巾胡乱的擦了几下。

“少爷漱漱口。”雀儿接过毛巾,又递过一碗清水。

王鸿懵懵懂懂的按着雀儿说的,接过碗漱了漱口。嘴里满是咸味,水约莫是加了盐的。

雀儿拉王鸿进屋坐下,帮王鸿整理起了头发。

“这长头发太不方便了,有个理发店剪剪好了。”王鸿从小不习惯留长发,感觉别扭,便嘀咕道。

正帮王鸿梳头的雀儿吓了一跳,道:“少爷切莫胡说八道,这头发如何能剪!”

“这头发为何不能剪?”王鸿疑惑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断发等同不孝,少爷在雀儿面前说说罢了,切莫在外人面前这么说,让人看轻了。”

心道这古人规矩多,自己只好先入乡随俗,便转移话题问道:“爷爷去铺里了?”

“对呀,这都过了食时,爷爷平旦便要赶到到铺上的。”

王鸿一琢磨,想这“食时”、“平旦”应是时间的意思,而雀儿的意思约莫是:“爷爷早就去干活了,你睡过饭点了”。

想到自己今天的计划,王鸿问道:“雀儿我想出去逛逛,能陪我一起吗?”

“少爷你病刚好,还是先不要出门的好,等去白大夫那里复诊完了,想去哪雀儿都陪你。”雀儿道。

“大夫不是说我的病已经好了吗?昨天吃了雀儿的饭,又美美的睡了一觉,我现是生龙活虎啊!”王鸿说着还给雀儿比了比肌肉。

雀儿没有答话,帮王鸿系好了发髻,说道:“我给少爷热下吃食去。”说罢便要离开。

王鸿一把抓住雀儿有些粗糙的小手,“撒娇”道:“好雀儿,你都说过了吃饭时间了。少爷我病真的好了,你便带我出去逛逛吧,中午再一起吃饭。”

雀儿面皮薄,小手被王鸿抓着晃来晃去的不好意思,便服软道“爷爷那里烟气大肯定是不能去的,雀儿只能陪你去临街的集市逛逛,可好?而且少爷你要是咳嗽了,雀儿便得带你回来。”雀儿服软道。

王鸿没感到自己有咳嗽的症状,便点头答应,道:“顺便去趟衙门。”

雀儿问道:“少爷你去衙门做什么?”

王鸿道:“查户籍。”

雀儿心想少爷还是念念不忘“梦里的姑娘们”,便道:“里面当差的可不好说话,个个凶巴巴的,约莫是不让查的。”

“雀儿只管带我去,今天查不了也得摸摸门路。”王鸿道。

雀儿手指点着下巴想了想,道:“少爷大病得愈,早上爷爷嘱咐过要置办点新衣新物添添喜气,那雀儿便依你。但是······”

雀儿低头扭捏道:“少爷得陪雀儿去集市口听听书,那里的老爷爷讲故事可好听了,雀儿有些日子没听了。”

王鸿被雀儿的孩子气逗笑,拍了拍雀儿脑袋,道:“没问题,其实少爷我也爱‘看’故事。”

雀儿很高兴,掰着小手比划道:“那听完故事咱们便在集上吃晌饭,吃完再添些蔬菜,然后去县衙可好?。”

王鸿点点头道:“听你的。”

雀儿蹦蹦跳跳的去收拾东西了。

过了一会,雀儿挎着一个竹篮,来到王鸿面前。竹篮里面是一个包袱,沉甸甸的放了些什么。

王鸿想接过篮子替雀儿拿着,却被雀儿拒绝。看着雀儿用一脸似是疑惑似是嫌弃的表情睇着自己,王鸿十分尴尬,心理嘀咕感情古代不流行“绅士风度”和“尊老爱幼”。

出了家门,沿街街坊与自家无二,俱是土屋,想来住在这里的人生活都不太富裕。家门不远是一口水井,男男女女的正在排着队,早上雀儿也是在这里打的水。

街坊邻居们跟雀儿很是熟络,走在路上时不时的有人打招呼,雀儿也热情的回应着。有些街坊认识王鸿,所以王鸿也时不时的跟着寒暄两句。

就这样过了三两条街,人便多了起来。直到木牌上写着“集”字的街口,已是人山人海。

街面还算宽敞,一眼望不到头,沿街的房子多是石墙带瓦,两层的,三层的,风格迥异。

房前则是形形色色的商贩,披着麻衣,靠着木车,车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

熙熙攘攘的叫卖声,络绎不绝的人群,王鸿不禁感叹古徐州的繁荣。

随着人群往前赶路,赶了许久,两人来到一家布店,牌匾上写着“糜家布庄”。

店家是一位中年妇女,衣着光鲜。靠里有座楼梯,一楼除了王鸿和雀儿并没有其他顾客。

墙上挂满着各种各样的衣物,布的,丝的,长筒的,带扣的,比划来,比划去,雀儿最终帮王鸿选了一件灰色的长筒布袍。

跟店家讨还了半天价钱,雀儿便打开了竹篮里的布包裹,原来里面装的是粟米。

在店家嘟囔着“再倒点,再倒点”的督促声中,雀儿最终依依不舍的将大半粟米倒进店家准备的布袋里。

系好包裹,将衣服叠好放进篮里,雀儿便跟王鸿一起往店外走去,小丫头嘴里抱怨道:“都怪雀儿没用,雀儿要是会做衣服,只买布料的话得省不少的米,保管穿起来也比他们家的好看。”

王鸿看着小丫头贤惠的模样,觉得可爱又有点好笑,忍不住问道:“雀儿咱家很缺钱吗?买东西还要挎着粮食换。”

“铜钱咱家约莫也是有些的,只是现在饥荒,粮食比铜钱好使。再说咱家做的本就是铜铁生意,哪有卖铜再买铜的道理。”雀儿道。

王鸿琢磨着雀儿的话,似是想到了什么,又一时间没能抓住。

忽然一阵香风袭来,身后穿过一位女子,撞了王鸿一个趔趄。

王鸿站定,只见是一位体态婀娜的小妞,身着束身红衣,头顶白色纶巾,白丝腰带上别着一把黑色的无鞘长刀,刀首带环,似是赶时间般,转眼便消失在人群中。

王鸿道了声晦气,便与雀儿继续赶路。

走了良久,终于到了另一边的集口,王鸿被路边立着的一座石物吸引了注意力。石台上面是一个原形的石盘,中间有孔,一根细长的铜针从孔中穿过。圆盘边写着“子丑寅卯”等字样,此时铜针的影子正落在“巳”字所在在的区域,显然这是一座古代“钟表”。

快到说书的地方,远远便能听见此起彼伏叫好声。

雀儿看着前方,激动的拽着王鸿的袖子,开心道:“到了到了,少爷到了!”

来到密密麻麻的人群,王鸿尝试往里挤了两下未能如愿,便只好跟雀儿站在了外圈。身材矮小的雀儿时不时的踮着脚,张着耳朵,听的十分认真。

王鸿见状,心想“爷们一把”,不顾雀儿推辞,便蹲下要把雀儿往肩头上背。

然而理想很丰满,仿佛故事里都是这么写的,但现实很骨感,无论是以前的宅男王鸿还是现在的病秧子王鸿,都没什么力气,卜一发力,便带着雀儿栽了跟头。

雀儿快速爬起,又扶王鸿,帮王鸿拂着灰尘,焦急的问长问短。

装x失败的王鸿大囧,打定主意要在“戒网期间”好好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