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佃户的承诺完全兑现,让那些工匠也看到了希望,心里面那种,总是以为杜俊在欺骗他们的想法,渐渐变淡。而想要得到那笔奖励的想法,渐渐变得坚定起来。行动永远都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之中的影响,如同春风化雨。
从这天开始,每一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小毛驴,不用人催,你不让他们学都不行,陆陆续续有人找到杜俊进行考核,唯恐被别人抢了先。
而为了将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郁的营造起来,杜俊很不厚道的,在田庄显眼的地方,放置了一个告示板,将总体数额、已经认证的数额、每天还剩下的名额,全都公之于众,增加大家的紧迫感。
就像是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不停的鞭策着众人前进,手中的银钱虽然在渐渐减少,但杜俊却是变得越来越高兴。
没办法,他已经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在西燕田庄的威望,急剧提高,大家见到他,与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不再是畏惧与疏离,而是亲近与热切。
这种可喜的变化,就代表着民心可用,对于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振奋的了。
而在这几天,杜俊也终于与那些匠人一起,赶制出了一台非常原始、简陋的缝纫机,然后将这台缝纫机,送到了成衣铺之中。
在赶制缝纫机的过程中,他对参加工作的那几个匠人,同样是大加褒扬,对于这其中出了两个电子的匠人,更是给出了物质奖励。
杜俊很清楚,在现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对匠人的鼓励有多重要,不仅是为他们树立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奖励虽然不丰厚,但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却让他们,心中振奋,这代表杜俊之前说的,厚待他们,将他们当成一笔财富,并不是说说而已。
这些匠人们,其实都不穷,手里掌握着一门手艺,比起佃户来说,吃饱喝足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不受人重视,没什么身份地位,才是他们最苦恼的。
如今,杜俊如此厚待他们,竟是让他们心中升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就像是流浪多年的人员,终于找到组织了。
既然匠人已经有了亲近的心思,杜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杜俊将这些匠人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只要调动起积极性,他们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而这种变化,也正是杜俊,所希望发生的,只要有了开端,他相信自己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