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朝,沈尚书便如实将‘最佳商户’的内容从竹简挪到了奏折上,呈给了皇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姜仁手执拂尘,在朝堂之上宣读道。
今日难得慈泽太后身体抱恙无法上朝,是个众大臣上奏的好日子。
但近日的状况却并不乐观,下面的大臣们一次略显躁动,云九霄今日心情不甚良好,现在又是大早上的,谁先上去,就是枪打出头鸟的事儿。
因此便弄得谁都不敢上去了,大家都在互相推脱着,最好是谁有好消息,谁去。
沈尚书观察着情况,见状上前同云九霄道,“启奏陛下,臣有事奏。”
闻言周围的大臣不乏幸灾乐祸之辈,也有好奇之人,大家都很愿意在这种时候看见别人倒霉。
姜仁转身去看云九霄的表情,发现云九霄微微蹙眉,但还是点头同意了沈尚书的发言。
姜仁见状方才道,“沈尚书,禀奏!”
沈尚书行礼,沉声道,“启奏陛下,在陛下英明神武的带领下,我大云国今商户所上交的税收,再创新高,紧紧一个季度,其中最高者便为八万两。”
闻言云九霄的脸色有所缓和。
“当真如此?”
“确实如此,皇上。”说着,沈尚书还不忘禀告云九霄,“此次季度的最佳商户臣已经书写在奏折上,上交给皇上了,皇上可细查名单。”
云九霄闻言顿时心旷神怡,频频点头。
“好,好,好!”这么久了,终于能有一件好事儿发生了。
云九霄连说了三个好字,令在场所有的人都未想到,众人皆将目光转向沈尚书。
按理说税收这种事情,其实并不足以成为“报喜”。
众人皆推测皇上是最近心情太不好了,因此这点儿小事儿,便能让皇上觉得开心。
思及至此,皆扼腕。
见状沈尚书刚要退回去,便看见云九霄伸手从一摞的奏折中精准的找到了沈尚书刚刚上交的奏折。
这是沈尚书万万没想到的,他把皇上刺激的过于兴奋了!
虽然沈尚书的目的是让苏千歌自食其果,可他自己是万万不想受牵连的。
着也是为什么,从一开始沈尚书就没有提起苏千歌,就是因为沈尚书清楚,皇上看到苏千歌之后必然会勃然大怒。
皇上看到奏折之后的勃然大怒,迁怒苏千歌是沈尚书最愿意看到的、
但是这个看奏折的时间,可不是沈尚书希望的时间点。
现在这种情况,无论沈尚书是不是故意将苏千歌呈上去,这事儿,沈尚书本身都容易受牵连。
沈尚书紧张的站在原地,颤抖的攥紧了手里的玉璧,鬓角不断在溢出汗水。
后悔。
可他现在后悔,已经是为时已晚,云九霄已经将那本奏折打开来看了。
过了奏折开头的一些无用套话,云九霄顺着顺序,去看交税的名单,第一个名字便是苏千歌和她的水云间。
北方旱灾,捐款——十万两。
云九霄的脸,肉眼可见的暗沉了下来,紧盯着“苏千歌”三个字,恨不得将那一块儿给盯穿了。
是什么时候,苏千歌忽然成长到了这个地步?
就凭她那几个酒楼?
就算云九霄不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他也能数出几个比苏千歌酒楼开的多的商人。
那些才是原本每个季度上缴税收的大户!什么时候忽然就轮到苏千歌了?
抬起头,云九霄看向低垂着头的沈尚书,沉声道,“沈尚书,水云间现在,在所有酒楼中,是最大的吗?”
闻言沈尚书一愣,抬起头看向云九霄,试图从云九霄的神情中获取一点有用的信息,好表明自己的态度。
可半晌却什么都没看出来,无奈沈尚书只得如实上报。
“回皇上,无论是从规模和每个月上缴的税收来水云间现在确实是所有酒楼中最大的。”
“可朕记得她只有二十七家店。”
这是云九霄在苏千歌参加厨艺比赛的时候,才知道的,苏千歌就靠着他给的通关文牒,短短的一年时间便建立了二十七家酒楼。
‘“是的,皇上,水云间酒楼在目前在整个大云都是只有二十七家酒楼,但是水云间下面还有其他的酒楼,以及其他的一些零散店铺,总体来说,这些店铺到最后的税务上缴,都会归到水云间上。”
也就是说,水云间现在不仅是一个酒楼,更是一个大型的“企业”。
这是云九霄之前所不知道的,很长一段时间云九霄都怀疑,是自己助纣为虐了,才让苏千歌有机可乘。
现在看来,云九霄发现自己虽然自己助长了苏千歌,但苏千歌本人才是那股真正的歪风邪气。
云九霄很难想象,一个刚刚及?不久的女子,居然能成为大云国的纳税第一大户。
这等同于变相证明了苏千歌已经占据了大云很大的经济份额。
云九霄不相信苏千歌有这样的实力,他更愿意相信,是薛宸为苏千歌创造的这些,思及至此,云九霄对苏千歌的愤懑情绪便又叠加了一层。
如果云九霄的脸色便更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