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历史推断(2 / 2)

嬴政行冠礼,咸阳城政变。

昌平君和昌文君与王翦一同率军杀回咸阳城。

也因这次事变,吕不韦逐渐失去地位,嬴政有意提拔昌平君和昌文君。

时间再往前一年,公元前239年,是赵太后和嫪毐意气风发的一年。

这一年也是赵国在秦势力最得意的一年,楚国在秦势力有些被打压的味道。

公元前238年,随着赵太后被软禁,赵国在秦势力彻底销声匿迹。

楚国在秦势力卷土重来,成为了嬴政身边的一大助手。

所以,时间掐定在公元前238年。

这一年楚国势力再度崛起,楚国王族再度找到主动权。

按照正史来看,这一年昌平君完全还是为秦国效力的。

之后成为相国的那几年,昌平君成为了嬴政最得力的助手。

有昌平君辅佐和管理朝廷,秦国愈发强大。

但问题就是出现在公元前238这一年,是他让嫪毐和赵太后的计划失败。

正史上本该是昌平君闪耀的时候,可这风光都是被他嬴子苏抢了去。

册封奖赏上,也是他嬴子苏功劳最大。

所有人都知道了嬴政从战场上带回的谋士有着过人之处。

而嬴子苏也是立刻响彻六国,从那时候起六国人都知道了嬴政身边有一个及其厉害的谋臣。

不仅是引起了六国注意,也让六国意识到了自己又要面临一个威胁。

其中又以楚国最不舒服,本该是楚国势力风光,但却被一个不知名的毛头小子抢了去。

楚国意识到嬴政或许已经不太需要借用楚国势力的力量了,那么他们楚国煞费苦心和秦国联姻建立起的合作关系不就没那么巩固了么?

一边是外族力量,一边是忠于自己的近臣。

对于那时候的嬴政来说,忠于自己的近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正史上的嬴政就是迫于无奈,没有一个忠于自己的近臣,也就导致了嬴政在行冠礼后的几年里都是仰仗着楚国势力。

李斯,终究还是来得晚了些。

或许楚国已然是在这个时候秘密联络了昌平君,并成功地将昌平君策反成为了自己在秦国布下的一枚棋子。

这么一说,后来昌平君成相后便决定马上让嬴政开始灭国战争计划也是为了楚国服务。

越早让秦国发起战争,就意味着秦国要承受的压力越大。

秦国损失越大,对楚国就越有力。

一边是让秦争对韩赵魏,一边是与南越人合作暗中对付燕国。

楚国这招确实厉害,如果都能顺利完成,楚国才是最大的赢家。

那么,嬴子苏可以断定南越族背后的主子就是昌平君熊启了。

嬴子苏从推理状态中走出,看到嬴政还在沉思着,他想了想还是不打算告诉嬴政南越族背后的主子是昌平君。

现在的嬴政说什么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表叔已经是背叛了秦国。

就跟当初嬴政不会相信自己的母后会和嫪毐联合政变要他的命是一个道理。

“唉,寡人不才实在不知是谁。”嬴政摇着头叹息道。

“无妨,有臣在。”嬴子苏笑笑。

“王上,我们到秦国境内了。”

【作者题外话】:这一章就完全是历史性推理了,推理技巧是学习了知名历史学者李开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