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知道呢!你别说了,我就是想和你住在一起,吃你做的饭菜。你要是和我分开,岂不是把我的算盘给打空了,你要知道,要不是你,不然我才不会……”
赵玉筝逗她:“不然你才不会什么?”
“姐,你就逗我吧!”
“好了不逗你了,既然想和我住在一起,这个院子目前也够用,等后面咱们再换大的。”
“你说的算。”
赵玉筝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买院子的好时候,焦家俩兄弟劝她,她还不想听,杨思柳一说她就立马放下了自己的想法,不过她的目的就是让杨家人和关家人以及公主府知道,她们家是诚心诚意的想要迎娶这位白富美。
她知道杨思柳带的丫鬟是杨府的,她就是说给她听的,准确的来讲是说给她背后的主子听的。
是的焦家不从政,但是她们也不是真的背后无人。政治这块,她们这辈儿也就她俩亲弟弟有机会,焦家这辈儿是没有任何的想法了,但不代表下辈儿人没有啊!
要说这个朝代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他们不那么轻贱商人。农商平衡的很好,也没有商人以及后代不能从政这一说,从女子可以入学这块来看,这个朝代其实远不像她所了解的古那么封建,甚至在某些方面接近于现代一些。
所以说一切皆有可能啊!大宝二宝这么聪明,鱼跃龙门,他们还是有机会的。
俩人没事儿闲聊着,从天南到地北,其实也没有这么夸装,她们去的地方并不多,所谓的天南地北也就是从府城到京城吧。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妨碍二人的侃侃而谈,俩人聊的兴起把旁边的小丫头糊的一愣一愣的。
聊着聊着赵玉筝突然说道:“等这儿暑天过了,我们找个靠谱的媒人去提亲吧!可是伯父和你大兄都不在,这样是不是不好,很多礼数我们不太清楚,我们也去打听着规矩,但是你们要是有什么礼数提前说出来,大家好沟通,别回头闹出了笑话。”
杨思柳也不拿捏说道:“我爹和兄长不在家,按理说我就这样订亲不好,但是他们的情况特殊也没有什么?就是出嫁的时候他们得回来。我毕竟也就他们这些亲人了。”
“这些我知道呢!本来应该等两边长辈来商量这些事儿,只是咱们都是特殊情况,就是想着咱们都认识这么久了,这京城里的风声,我多少听到了一些,回头三人成虎,对你名声不好,咱们能商量的着来的就先做了,回头等两边老人到了,剩下的让他们去做。”
“嗯!嗯回去再打听打听吧!”
这本不是女方家要做的事儿,赵玉筝刚来京城,两眼一摸瞎,而且还带着俩孩子,也就和关府亲近一些,可是熟识的关府人全在府城呢!她总不能跑到人府里大肆的问这些。所以只能让杨思柳一个姑娘家去打听了。
但是她也没有闲着,一方面打听着一方面准备着,就是想着入秋后找个好日子把老三和杨思柳的事儿给定下来。想到这儿她脑海中就冒出来一个词,长嫂如母。脑补自己要是有焦老三这样大的孩子,她就一阵恶寒,赶紧把这个词从脑海中赶走,然后安慰自己说,她之所以这么急,就是稀罕杨思柳。怕这么好的姑娘被人抢走了。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杨思柳在这儿京城是个老大难,稍微有点规矩的人家都看不上她这儿大大咧咧的性格,看上她的基本上都是想和她背后的人拉上关系。
有头有脸的人家,儿子刚合适就赶紧找人定下来,就生怕哪天陛下想起来这个父兄在外的小姑娘指婚,那真是乱点鸳鸯谱。所以京城适龄男子,在她回来不久后,纷纷都订了婚。
看她三天两头的往外跑,那些早早给自己儿子定了婚的贵妇人们松了一口气,这样的女子就不是娶回来的料,要真是娶回来,那后宅还不闹翻了天,家宅不宁男人们在朝堂也不心安啊!
我行我素的杨思柳也知道自己不是那些深闺怨妇的菜,除了几个人,她也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交往,明里光鲜,实际烂到骨子里的人不配和她做朋友。
等到杨思柳和焦文武的婚事定下来后,那些夫人们才松了口气,看着那些赵玉筝用心准备的聘礼说:“这倒贴聘礼的事儿,也就杨家那小闺女做的出来。”
杨思柳从丫鬟嘴里听到这话都要气死了,玉筝姐姐精心准备的东西,怎么到这些人嘴里就变味儿了呢!毫无证据的满口喷粪。不过后面她的嫁妆也深深地打了她们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