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第二天赵父赵母一大早就去忙了,等赵玉篱起来后,赵母给她放锅里的饭就带有一点儿温度,索性这会儿天也热,她也吃了。

吃完没多久,赵玉筝和焦文杰来了。转了一圈没有看到赵父赵母,赵玉筝问她妹妹。

“咱爹娘去哪儿了?”

赵玉篱没好气的回道“我哪儿知道。不过这个时候除了去地里还能去哪儿?”

“那你知道她们去哪块地了吗?”

“都说了,我不知道。还有你咋才过来,不是说在家待一天就来的吗?”

“家里头事儿多,就没有过来,你在家待着我跟你哥下地看看去。”

“我也去。”

“你去干啥?这么大日头你不怕热啊!在家待着吧!我们到地里转一圈就回来。”

“说的跟真的一样!除了东边那块地,你知道家里地在哪儿吗?”

这把赵玉筝给难住了,貌似她确实好像不知道家里有多少地,而且她也不太清楚再哪个方位!

因为不知道在哪儿几个人都没有去成地里,赵玉筝也是那种眼里没活儿的人,要知道她以前除了进厨房外,那是扫把倒了都不会扶一下的人,现在稍微儿好点的原因是这儿没有网没有电视和手机,天天闲着也发慌,多少也会干一些,只是骨子里的懒还是改不了,很多时候她都看不到那些活儿。

她眼里没有活儿,可是焦文杰有啊!他到了后也没有闲着东瞅瞅西望望看见坏了的东西就修一下,时间也是过的很快的。

赵玉筝想躺床上歇着,可是她妹在屋里呢!不想跟她同处一室,找了个蒲席在树底下铺好躺下,看着某个人在那儿修东西。

焦文杰弄好后也没事儿干了,洗了手脸也坐在她旁边,两口子相顾无言,坐着干瞪眼。

日头越来越毒,赵玉筝起来准备饭食,天热大家都吃不下饭,她准备做凉面条。

和面擀面这些活儿交给了焦文杰,现他做这些都很溜,而且赵玉筝不需要担心他再在和面的时候擤鼻涕了。

焦文杰去擀面条,赵家虽然条件不错,但是也不是顿顿吃全白面,所以面条是豆面和白面掺着擀的。

看焦文杰在做这些活儿,赵玉筝就去准备汤汁了,把西红柿和鸡蛋炒好后加水烧开,然后放进去青菜放凉。又准备烧水下面条。

和凉面条的最佳搭档是大蒜,赵玉篱这会儿终于肯动手剥颗蒜了。赵玉筝没有强求她,看到她剥蒜心里多少还有点儿惊讶,想着让她在娘家住几天还真住对了。

水开后下面条,焦文杰又赶紧找个盆放半盆井水,凉面条当然要过凉水。过完凉水后,捞起来浇上放凉的汤汁和捣好的蒜泥,再滴两滴自己榨的香油,那个味道是大老远都能闻到。

赵父赵母就是踏着香味儿进家门的,刚开始还以为自己小闺女懂事儿了,直到看到端碗的大女婿,他们就知道是自己多想了。

洗完手脸吃饭,因为天热本来没什么胃口的赵母还吃了一大碗。更别提做了一上午体力活儿的赵父了,不过还好闺女跟女婿准备的多,不然还真不够吃了。

令人欣慰的是赵玉篱在大家吃完后,就主动去洗刷了,本来赵母不想让她动手的结果被大闺女一打岔给过去了。

赵玉篱收拾好,一家子坐在一起说说这儿,说说那儿,谈谈现在的天气今年的收成,时间过的很快。

赵玉篱想去躺会儿,可是又怕她姐,她姐夫再把放在娘家,不是说在娘家不好,在焦家啥活儿是不用她动手,在娘家她也是什么都不用做,可是她就是不得劲儿,就是想回那个没有住几天的家,可能是因为有她姐的原因吧,她很容易接受在那个家庭生活。

收拾完后赵玉篱对着她姐她有些欲言又止。

赵玉筝看着说“你是不是想睡觉。”

赵玉篱先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赵玉筝又问道“你是咋了?”

“没事儿,就是今儿你们走不走?”

“今儿不走,在这儿住一天,一会儿下地帮咱爹干活儿去。”

赵玉篱一听要下地然后捧着肚子说“我这儿腰好酸。”

赵母没好气的道“酸你还不躺着别动。”

“不是吃饭的吗?”赵玉篱边说边往自己屋里走。

赵父这个时候说话了“行了,地里也没有多少活儿了,我跟你娘慢慢干,你们要有事儿就先回去。”

赵玉筝两口子还没有说话,还没进屋的赵玉篱听到了,然后那推门声好久没响,就是想知道她姐会不会走?

“没事儿,来的时候说了,明儿才回去,家里头也没啥事儿,在这儿把地里的活儿干完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