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俩堂哥有点愣了,这银子都是有数的,他们回去还得交给爹娘,可是看着亲家大叔和二叔都给了,他们也为难了。

不过赵玉筝也没打算要那俩堂哥的,笑着说“这些够我花好久了,以后挣钱的时候在后面呢,不过这个东西费水,就是缺个挑水的,文杰跟文武都不能去担水,爹一个人担水都不够用。”

俩堂兄忙道这个你别发愁,以后他们得空就去给帮忙。赵玉筝忙推辞说不用,但是兄弟俩默默的记在心间。

县城里东西花样多,可是也贵,这些东西赵玉筝也没放在眼里,想着需要的东西回镇上或者村里买就行了,一行人直接回来了!

路上怕她走不动,她爹非要她坐到独轮车上推着她,她哪好意思让长辈推啊,最后这活儿就落在了焦家兄弟身上。

坐车的滋味并不好受,虽然是官道可是都是泥路啊!有些地方还坑坑洼洼的,把她颠的死活不坐了。

到镇上焦父和俩侄子看车子,三个儿子个儿媳逛去了,至于赵父早就回家了。

赵玉筝并没有拿这些钱全给自己买东西,而是给自己买了个盆,剩下给家里买了些调料,基本上就没有了。钱不顶花啊!

看着儿媳妇和儿子回来了,焦父打了声招呼就去粮店了,家里的红薯都做成了粉条,口粮不够了,肯定得添一些粮食,不然这年肯定人个饥荒年。

等一家子采购好回去的时候,焦婆子看着一车子东西眼皮子直跳,可又看到剩下的二两银子,就高兴了。顾不得儿媳妇儿还在,拿那银子在嘴里咬了一口才放心的装进袋子里。

这操作把赵玉筝逗乐了。这十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也是一家子一年的收成了,加上上次的二两定金,扣除这些买的东西那是四两银子可是纯收入啊,当然还有之前零零碎碎的卖了有三两,加在一起就是七两了,要知道有些穷的人家那是一年都挣不到的,而他们家用了一个多月就挣了这么多,也不怪焦婆子高兴成这样。

“你们都饿了吧!赶紧的去吃饭,笑都做好了。”

心情好,看谁都笑眯眯的。赵玉筝已经有些习惯啥都摆在脸上的婆婆了。

再说赵玉筝娘家,两口子当初没想到能挣这么些钱,他们知道自己闺女是福娃,没有想到半个月就能让他们挣五两银子,要知道这都够老大的束脩了。

至于焦文杰大伯家,不顾俩儿媳看的发直的眼睛,老太太把钱袋子装到了裤兜里,然后喊着大家吃饭,俩儿媳虽然有怨言但是也不敢说出来。

晚上赵玉筝的待遇依然是热水泡脚,不同的是,她用的是新买的盆子,以后终于不跟全家共用一个了,谁知道哪个有脚气,万一把自己传染了就不好了。

洗脸盆她是有的,那是她娘给她的陪嫁,所以懂事儿的婆家都不会乱动,可是洗脚盆是婆婆买的大家都用,虽然用的多的是她,她还是隔应,又不能说啥,只能自己买了,现在有洗脚盆了,下次一定要买个洗澡盆她好久没有洗澡了,都不能想这个问题一想就浑身痒。

洗完脚,赵玉筝想着明天中午天好的话,就烧一锅水擦擦,殊不知前些好天就是幸运了,半夜里飘起了雪花。等到人早上起来的时候,地上已经白白的一层了。

第二天感觉到外面的温度又冷了,加上昨天走的路太多了,赵玉筝窝在被窝里不肯起来,完全忘了昨天自己立的fg,也不知道她婆婆怎么了,她没起也没喊她。早饭让焦文杰给她端过来,都是在被窝里吃的。

忙了一个月终于可以歇口气儿了,焦婆子也没有那么苛刻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有些人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了,可是他们家也没啥亲戚,一般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昨晚她就让焦父把面给和上了,想着今天蒸馍过油,只是面发的不好。儿媳妇儿起来也没啥事儿,还不如让他们睡一觉呢!

这一觉直接睡到了快中午了,雪还没下,她婆婆和婆奶奶已经开始蒸馍过油了。她公公正在里面烧火呢!小姑子正在刷洗什么?一家子没有一个说话。

赵玉筝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洗手想要去帮忙,她婆婆看了她一眼没说话。一家子蹲在小小的厨房里忙活儿着,至于焦文杰焦文武兄弟俩则是拿着东西去铲雪去了。

这个时候还下着,铲雪其实没有用,可是他们家房子久了,怕雪大到时候把房子压塌了,所以兄弟俩就去忙活儿了。

一家子都在忙活着,然后看到他们堂哥端了碗东西过来,是一晚炸鱼块,说是给老太太端的吃的,焦婆子哼了一声,没说话,把赵玉筝刚炸的素丸子给装满了一碗。

也许知道自己不受待见,那堂哥把碗端进来就帮焦家兄弟扫雪去了,等他忙完看到那一碗丸子直接愣了,还是他叔发话,他才端走的。

就因为这一碗丸子大伯过年那天带着一大家子来给老太太拜年了,自此僵了近十年的关系才算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