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从娘家回来,焦文杰背上还背有小半袋豆子,因为赵玉筝说想要一些黄豆喝豆浆,谁知道她爹一下子就装了这么多。

“爹,就是喝个豆浆,用不了这么多!”

“没事儿,我看你婆家也没种,你不是喜欢喝豆浆吗?留点种等开春了让女婿往外地里点一些。”

焦文杰赶紧接过来笑着说“谢谢爹,到时候种出来的新黄豆也让你们尝尝。”

赵母有点不高兴,可是当着女儿女婿的面也不能说啥,显得多小家子气一样。在她看来女儿没有分家,随便拿一些尝尝就行了,或者女儿住在家里,她来做。这些豆子背走,她那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吃到她闺女嘴里的可没有多少!不过想到那个挣钱的法子,她也闭嘴了,怎么着都得让她闺女在婆家站住脚。

赵玉筝也没有想到她爹娘这么实在,出嫁了的闺女还回来打秋风,她实在有点不好意思。这要是让她奶奶看到,不得骂死她啊!

赵家这么做其实也是在表示看重了这个女婿,闺女已经出嫁了,接回来也不一定能找个好人家,既然他们一家人拼也行,对闺女还可以,作为娘家也不能说什么?

还有一点儿也是为了给小闺女遮丑,他们越看重这门婚事,显得当初就是焦家老大和自己大闺女说亲。这样小闺女以后才能见人,不然以后被传和姐夫私奔,那就不是他们俩的事儿了,连以后孩子都要被指指点点的。

现在女婿也没有想象的不透气,闺女福星的命也被亲家认同了,俗话说“一福压百祸。”闺女会越来越好的,而且亲家之前跟自己透过底,虽然不靠谱儿,但是也是一种念想就是女婿不是从小傻,只是脑子被烧的了,后面会好的。

这话放到以前。他是死活不信的,可是他自己大闺女的例子在这儿放着呢!有些人有福是在后头的,所以他们也愿意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好。

当然赵玉筝不知道这些,她也想不到,她那看似偏心的爹娘其实对每个孩子都想到了,只是手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他们没办法把一碗水端平。这也是自己二妹恼恨家里人的原因。

赵玉篱夹在福星姐姐和俩弟弟中间,虽说少不了吃喝,但也是被忽略的那一个,赵家父母也是最近才想通的,可是孩子现在已经走了,那就让她在外面好好锻炼锻炼,等这个风头过了再让亲家把他们喊回来吧,之前没让喊一方面是生气,另一方面也是怕大闺女生气,现在看着她们过的好,自然想让小闺女也回来啊!

老人的心永远都是偏的,而且是偏弱的一方,之前觉得大闺女可怜,就忽略了小闺女。现在大闺女过好了,他们又可怜在外的小闺女了,

赵玉筝以前是独生女。后面父母离异虽说都没有要她,但是也都没有再生孩子。她跟着奶奶生活。其实后面她父母都生了,只是她年龄大了,很少和他们来往,久而久之她也不知道。

俩人回来的很晚,因为中午路开化了,她们俩要是走回去,那非得弄成俩泥人不可,所以等太阳偏西,路上冻了才返回去。

半袋子黄豆自然是焦文杰在背,一路上俩人都无言,他今天和两个小舅子打了交道,发现这俩人也是不可小觑。学问都不错,关键是还懂世故。不过他们也有弱点,那就是面对长姐,那俩人是没有半点理可讲的。

赵家兄弟俩是把大姐当妹妹看的,虽然年龄上二姐更小,可是二姐彪悍啊!二姐才像长姐。至于大姐软软萌萌的,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再加上爹娘的洗脑,所以他们俩都是把姐姐当做妹妹的,现在看着大姐过的好,他们也就不计较二姐的错了。

赵家是和老太太分开住的,老太太那个时候也是偏心,孙子是宝孙女就是草,赵家父母没有儿子,老太太愣是狠心把一无所有的大儿子一家给分了出来,别看现在赵家过的不错,刚分开的时候那是连吃的都没有啊!

这么多年了老太太还是不怎么待见孙女,送了年礼过去,别说留饭了,新婚第一年,连个红包都没有。几个人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就回来了。看着老太太的态度,焦文杰庆幸他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不偏心。脾气大部分认为父母不偏心的,大多数是呗偏爱都那个,只是他们不承认罢了。

为什么赵家爹娘把赵玉筝当做福星,原因就是他们家自从赵玉筝说话后一直很顺当,本来以为绝户了,结果生了俩儿子,俩儿子还都有出息,老大现在是童生,马上就要考秀才了。

还有一点儿就是家里不管养什么都比别人强。他们家巅峰时期,养了近百只鸡,两头猪,五只羊。还有一头牛。有时候出现鸡瘟,别人家的都死了,他们家的好好的,因为提前能卖的全卖了。就连庄稼也比旁边站的好。

而这些都是被大闺女说的,她说没事儿,就没事儿,她说有事儿赶紧卖。这也是他们两口子种地养活六口人还梦送俩儿子读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