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虽然好奇,但是赵玉筝也不再问什么?
“嫂子,我刚打听清听楚了,是李三他们那一帮瘪三打的我哥,总有一天我要替哥哥们打回来。”小姑娘咬牙切齿的说道。
赵玉筝没有接话,也没有问原因,问了她也听不懂,干脆就闭嘴不说话。谁知道小姑娘一到她这儿就刹不住车了。
“嫂子咱们家跟大伯家虽然不和,但是我听人说,我哥挨打的时候,那俩堂哥在那儿,眼睁睁的看着我哥挨打,都不知道上手帮忙一下,太不是东西了。不过我去挑水,他们就来我帮忙,本来不想要他们的水的,可是大哥三哥在床上躺着,爹娘又忙,你和奶奶不能出门,我这一次只能弄半桶,想填满缸不知道弄到啥时候呢?他们既然想来帮忙就帮忙呗,还有你记住这些不要和咱娘讲不然她会生气的。到时候再把水倒了就不好了。”
赵玉筝点点头,要知道她的人设可是个脑子有问题的姑娘,说太多那可是要露馅的,她可不想被这些愚昧的人烧死或者沉塘。这大冬天的多冷啊!
这个时候焦婆子也回来了,看到厨房里冒烟了直接进来了,看到姑嫂俩在这儿忙活着。她很生气可是又不能朝儿媳妇儿发,刚丈夫叮嘱过了,只能憋着气回了堂屋,临走前说了句“煮点粥吧,一大早都饿了”。
堂屋里的焦文武其实也是一肚子气,他什么都不说,只是躺在那儿不动,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才能到头,自从大哥摔坏了脑子,爹娘就跟大伯闹了分家,后面给大哥看病家里可谓是一贫如洗,一年忙到头年景好也就不饿肚子,年景差点就要勒紧裤腰带熬着。
记事儿起村里人都看不起自己一家人,谁都能踩两脚,自己爹娘不是不会处事儿,也不是因为懒,但是因为自己大哥却被拖累成这个样子,他有点恼恨自己大哥,又恨别人欺负大哥。
二哥走了,自己年龄还小,奶奶和爹娘年龄越来越大,大哥大嫂又那样,小妹也小着呢!那群该死的人不知道怎么在背后看自己家笑话呢!自己一定要争气,今天动手的还有那些帮忙的一个都别想跑掉。
但是现在的他不想跟爹娘说话,他受够了爹娘的息事宁人的做法,奶奶守着自己,爹娘不是去找大夫就是找村长去了,每次都这样有用吗?还不如一把火烧死那帮鳖孙呢!
不得不说焦家兄妹性格都一样凶狠,但是这个不是你打过来,我还过来的事儿,这个村是李寨说白了就是姓李的天下,只要面子上说的过去,村长还是愿意和稀泥的,但是真要涉及他们李家吃亏,估计他们家在这儿就待不下去了。这也是焦家这些年忍气吞声的原因。
可是总是忍气吞声也不行,这不焦婆子去村长家诉苦去了,不过焦文武觉得没什么卵用,不过自欺欺人的手段罢了,那村长还能为了个外姓人来对付自己家人。
整个村子里就只有他们一家姓焦,除了那个外来的郎大夫外其他人都是姓李。连他那个大伯也是姓李的,自然跟李氏人站在一起了。
为什么说是除了他家外其他人都姓李,这得从他爷爷辈儿说起了,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桥段,他爷爷是要饭来到这儿的,为了不被饿死,做了李家的赘婿,生了两女一男自然都跟着姓李了,后面当家主母去世了,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小时候跟自己定亲的表妹,逃荒后虽然不知道人在哪儿?虽然成家了但是也是心底牵挂,托人多方打听才找到了寡居的表妹,然后不顾几个孩子反对,为了给他老焦家留个后,愣是娶了表妹,这表妹就是在自己床前抹泪的奶奶。
就是因为这个他们家一直被村里人看不起,不过那个时候爷爷能赚点小钱,也会做人,虽然心里妒忌,但是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自从爷爷走后,这个村越发的容不下他们家,爹顾忌着爷爷一直也没有回自己的地方,想着跟自己兄姐一块有个照应,这就是照应跟着姓李的一大家子欺负他们,少年越想越生气,姜茶什么的也不喝了,躺着蒙住头哭了起来。
等到焦庆丰两口子回来的时候发现俩儿子都没有喝姜茶气的不行,想打又不忍心,气的焦庆丰也就是赵玉筝的公公坐在门槛那儿愁眉苦脸的抽旱烟。焦婆子又去纺她的线了。等到姑嫂俩把粥熬好后端上来,可是没人吭声,她俩也不敢出声。这个家里的气压太低了。
姑嫂俩把粥端好后就又回厨房了,赵玉筝给躺在东屋的男人端了一碗,然后等他喝完自己才去厨房把剩下的给喝了,这两天一直都是在喝粥,她的肚子空落落的,总想吃点有味儿的,可是这种情况,她也不好意思只能跟着大家一起喝稀粥。要知道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却吃不饱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事儿啊!
喝完粥,俩人收拾好碗筷又开始煮药了,煮完药。赵玉筝也不知道是几点但是太阳已经在正南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