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兵临九江(1 / 2)

吕布反复无常的生涯还没有这样结束,在被曹操击败之后,吕布便是转而依附到了徐州刘备帐下,可是为了不甘心争霸大业,就此屈于人下,趁着刘备与袁术大战,又偷了刘备的家,自此便是与刘备时而交好,时而相互攻伐。

而淮阴之战,吕布最初也是采纳了陈宫的建议与曹操交好,因为陈宫以为,吕布和曹操那边血战多年,不可能结为盟军,到最后终归有一战,还不如交好袁术,这样一来有一个强大的盟军怎么也算是解决掉了一部分后顾之忧,起码在曹操讨伐袁术的过程中,吕布可以集中力量将刘备占据的沛国吞并下来,彻底解决刘备这个后患。

而曹操和袁术那边谁胜谁负,吕布只需要坐山观虎斗,这种两虎相争,必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对于吕布势力来说就是乐见其成的,陈宫苦劝吕布的结盟也算得上是高瞻远瞩了,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抉择。

可是陈珪陈登父子乃是亲曹一派,最后又劝说吕布悔婚,吕布在反复的道路上面就越走越远了,这才爆发了淮阴之战,如果说不是吕布最后反悔与袁术的结盟,引得袁术大怒,袁术又怎么会被曹操兵临都城之下!

萧鼎也实在是怀疑吕布这边究竟靠不靠得住,看了一旁吕绮玲,联想到吕布虽然现在意气风发,威风凛凛,但是这个强大的诸侯势力,或许他们的主公是一名悍勇无比的统帅,但是在战略上面做出的错误判断,实在是太多了。

在吕绮玲的心中,温侯或许是一位大丈夫,是尊重的父亲,但是却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主公!

路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啊,将来如何,将来再说罢。

待得到了五月中旬,之前的战乱还一直在九江郡范围之外,即便是萧鼎挥兵北伐,碍于数量不多的短板,也就是选择了一条避开大城池的轻军冒进的路线,对于一般的军队来说,这已经是极其冒险的选择了。

但是萧鼎的冒险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刘晔对此也是十分不解,因为袁术的势力对于天下很多的诸侯来说,亦是畏之如虎,总归来说,即便是行军路线再三经过斟酌,刘晔还是觉得萧鼎委实是太过于料敌于先机了。

刘晔自然是不知道,这大概就是萧鼎穿越者自带的金手指了,亦是对萧鼎提醒过了几次,一味弄险,虽然收获不菲,但是终归不是堂堂正正之道,但凡出了差错,其中的损失,就变得难以估量。

现如今袁术的菁华主力已经丧尽,随着曹操与吕布,萧鼎商议继续挥师进军之后,九江郡方圆百里就已经陷入到了巨大的混乱当中,在强大的兵锋面前,一切还不是被横推过去?

自进入了九江郡之后,讨成盟军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任何像样的反抗,一路仿佛摧枯拉朽一般,但凡有结寨自保的乡勇也不过就是一触即溃,类似于这种连防御体系都没有建立完全的民间力量,在正规的兵马面前委实是有些不值一提了。

九江郡也是一个大郡,在太平时节,也是有数十万的人口,更不用说作为袁术建立的大成朝都城这样的巅峰辉煌时期了,不管这个朝代出现的时间有多么的短暂,但是对于一朝的都城来说,人气都会旺盛到极致,袁术又是喜好豪奢之人,对于都城的建设自然是挥霍到了极点。

而这一切对于寿春的建设又会将城池扩大,需要不少的劳力民力,再者亦会吸引一大部分的百姓入住城中,袁术顶峰势力下的富户有大部分都居住在寿春,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