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罢!萧鼎道:其实还有一个事情有待商榷,子扬和伯言二人都是谋国之才,此次出征你二人要提出一人随同吾出征,另外一人坐镇舒城,统辖庐江大局,子扬以为如何?
萧鼎心中是有自己的看法的,陆逊和刘晔都是当世少有的战略家,说起来也是各有各的风格,陆逊是战略家偏向统帅,而刘晔是战略家偏向谋臣,各有千秋,带谁随同都是好的。
但陆逊稍稍年幼,还有成长的空间,刘晔的眼光才能这个时候还应该在陆逊之上,但所幸的是萧鼎这个时候表面上是一郡之地,但是手中的兵马却只能算得上几个城池而已,格局不大,自己本身也是在发展的路上。
吾所长者在谋划布局,而伯言所长在统兵应变,依照属下看来,此次出征深入敌境,情况错综复杂,如何行事,吾和伯言都能够为主公出谋划策,咱们兵马不多,大的应当无虞,吾等只需要查漏补缺即可,决断上面还不是主公一言?
萧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说起来,两人都是才智过人,子扬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谁都无妨了!
毕竟出师讨伐袁术,自己素在庐江郡不过就是撑撑场子而已,所谓的大仗还是要曹操来啃。
话说到这里,事情已经计议得差不多了,萧鼎大抵上还是强调两件事情,屯田安民以及酿酒造纸,前者为粮,后者为钱,只有钱粮充足,在今后才能继续扩充兵马。
刘晔最后犹豫了半晌说道:主公,末将有一件事情,不知当讲不当讲!
萧鼎笑了笑,站起身来,拍了拍刘晔的肩膀:你我兄弟,出生入死到现在,还有什么不当讲的。
刘晔听到萧鼎此言,忍不住就是会心一笑:是这样的,属下有一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现在为袁术麾下东城长,胸中颇有韬略,见袁术麾下法度松弛,难成大事,前番给属下来信,已经是弃官南下,不日便要抵达庐江郡内,可是子敬后有袁术追兵,幸好子敬出发之前便派一快马轻骑向吾求援,意思就是主公能否接应一二。
刘晔说得极为诚恳,但萧鼎横眉看了看刘晔,只是求接应,而不是投奔?鲁肃此人如何,萧鼎心中岂能没有数,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弱点的人才,在演义当中虽然被略微的丑化了一些,显得有些平庸老实,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之中,但是实际上远远不是如此。
东吴四大儒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有才有能力的。
而鲁肃接手东吴的时候,正值孙权与周瑜争夺荆州失败,周瑜死去,军中缟素,鲁肃在这个时候依旧还能站出来顶住压力,这份能力已经是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