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夏侯兄弟(2 / 2)

这等功劳足以让任何人自傲,可以说如果没有夏侯渊,曹操就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刘备益州北伐的势头进行调兵防守,关羽又在攻打襄樊,一旦被刘备轻易突破汉中,恐怕就根本没有诸葛亮北伐什么事情了。

有夏侯惇和夏侯渊两兄弟,曹操自然对安阳城乐就和弋阳城的梁纲灭有太多了顾虑了:有元让和妙才二人统领两路兵马,吾自然心安,既然如此,就交给你二人了吧!

多谢主公信任。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齐齐拱手拜谢。

另外李典将军负责全军上下的粮草接济,营寨布防,曹仁曹洪就听随军待命,听候乐进将军的调遣吧!曹操在大多时候只是布下一个暂时的方略而已,既然乐进擅长攻城作战,那么曹操就索性全权放权给乐进来指挥对汝阳城的战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其实曹操在这一方面做得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君主模样。

各方各面既然已经开始动作起来,战争就绝对不会轻易的停止下来,曹操的军中大营,距离汝阳城不过就是10余里之遥,而所谓的粮草,器械,辎重这些事物早就是准备妥当了的,只需要进行一些妥善的安排调度。

这场曹操与袁术之间的正面较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会有一个你死我活的结局,或者消亡或者强盛。

滚滚的硝烟扑面而来,在整个汝南郡之地,已经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嗅到寒铁的气息,双方的参战的总兵力大概就是万人的数字。

其实和演义小说里面记录的不同,在实际的战争当中,这已经算得上大规模的战斗了,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其实远远没有几十万人那般的夸张。

在真实的历史上,袁术投入的总兵力大概就是11万人上下,而曹操投入的兵力也仅仅只有2万人,但是这并不是说曹操麾下的总兵力就只有2万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渡之战是袁绍抢先挑起的战争,那个时候的袁绍已经休养生息了不少的时间,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南下,而曹操一方则是被迫仓促的进行应战,最后的结局不言而喻,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与袁绍损失七万多主力撤军告终,曹操以弱胜强,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在三国这个时代当中,本来就已经是民生凋敝的模样,动辄出动几十万兵马,其实想都是想象不到的,很少诸侯有那般实力可以支撑得起这种规模的兵马,但是不少的诸侯为了鼓舞士气,壮大己方的声势往往就会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要知道,袁绍既然是动用了十一万大军,那么其背后调动的后期民夫,方方面面所影响到得也总有数十万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