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那边因为徐州后路失守,粮草都失去了倚仗,自然是被袁术兵马打得大败,大成朝文官将所有的功劳都归结为了上兵伐谋。只觉得若是计策用得妥当,弹指一挥间,便是大军灰飞烟灭。
大成朝的武将还算是有些理智的,诸如张勋,纪灵这等将领如何不知道刘备的威胁,类似于这种枭雄人物,就要彻底的斩草除根才是,一旦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因为刘备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不屈的灵魂,这种人是要成大事的。
于是武将们还在带领兵马对着刘备穷追苦打,这目的,就是要让刘备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是武将忧心于战事,而大成朝的文官们却有些倨傲起来,似乎有一些忘乎所以了。
既然打败了刘备,对于吕布,他们就逐渐的不当一回事了,和吕布的结盟,就变成了当初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大抵上他们也只能是给吕布戴上一顶有勇无谋,被他们当枪使的帽子,承诺的钱粮也开始扯皮推诿起来。
事情真正的转变,大概就是正面战场之上,刘备自知大势已去,面对紧追不舍的大成军队,便厚着脸皮逃往了吕布之处,却绝口不提吕布背信弃义夺了徐州,只能说如何在吕布危难之际接纳了他。
吕布也是被刘备说得面红耳赤,但是吕布此人有的时候心狠手辣,但是有的时候却又像一个孩子一般,夺取徐州之时本就觉得心中有愧,所以刘备的家眷并没有收到什么不公平的对待。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袁术一方面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吕布,吕布恼怒于袁术的出尔反尔,故而留下了刘备一名,在演义里面,大将纪灵还亲自向吕布讨要刘备的性命。
吕布居中调停双方矛盾,于是才有了辕门射戟的佳话。
但不管怎么说,文臣们对于吕布前后不同的态度,引起了吕布强烈的反弹,谁都晓得,吕布此人天不怕地不收,表明的态度就是吾吕布不会任由你摆布,你出尔反尔就不要怪我让你们不爽,有本事咱们就再打一场就是。
这样情况的僵持,自然让文臣当中的一部分对之前的强硬派开始进行指摘,责问他们因小失大。
双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扯起皮来,不管怎么样,袁术这方面确实是做得失策了。
又因为称帝的事情,袁术想要取得吕布的支持,自然是需要盟友的,便是想重新拉拢吕布,可是吕布的脾气很硬,说什么也要将那些粮草补齐再说。
而袁术这边因为一连带的战事焦灼,这个时候钱粮上面有些吃紧了,一方面又想拉拢吕布这个盟友,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钱粮取得吕布的信任,这样的难题一摆出来就让下面一贯夸夸其谈的文臣们有些难做了。
以韩胤为首的一派就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折中的策略,那便是和亲,众所周知,吕布无子,只有一独女而已,唤作吕绮玲,韩胤最后提议让袁术嫡子袁涣取了此女,双方结为秦晋之好。
吕布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对于这种事情大抵上有些不感冒,只有其谋士陈宫劝告吕布,极力促成这桩婚事。
因为吕布势力也是方才兴起,吕布只占据一州之地,周边是曹操,袁绍,袁术三大势力集团,说起来是最弱的存在,这种弱势是属于底蕴上的弱,所以陈宫才有如此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