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有些疑惑的道:既然如此,为何祖父要如此行险?
即便祖父与孙策有aa拱手让庐江aa故事,孙策虽有恼羞成怒之嫌,只要我们在此战当中,不站立场,壮士断腕,舍弃经营数十年的庐江又能如何?
陆逊说完站起身来道:恕孙儿直言,祖父此举未免小题大做,孙策即便心有怨愤,也只是迁怒于庐江一郡之地,咱们这一支虽然落户于庐江数十载,但祖籍却在吴郡,咱们大可以返回吴郡,休养生息,家族恢复鼎盛,不在话下,何苦与靖平军共存亡。
陆康看着自己这个从孙侃侃而谈,不免欣慰不已,但随即又是内心又是一阵阵泛苦:伯言啊,当年aa拱手让庐江aa,其间内情远远不止于此,却是老夫将孙策得罪得狠了。
陆逊一听,内心波澜骤起,却听陆康缓缓的说道:说起来,这件事还要从袁术入主扬州开始说起,袁术此人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你可知道,当初袁术尚未夺取扬州九江郡之时,便是许诺孙策,一旦下九江,便委任孙策为九江郡太守?
陆逊接话道:此事,孙儿亦是听闻,最后袁术出尔反尔,却是让自己的心腹陈纪担任九江郡太守一职。
陆康点了点头道:不错,再后来,袁术又让孙策攻伐庐江郡,再度许诺,若是孙策攻打下庐江郡,这庐江郡便是给孙策自领。
孙策此子也是谋大事之人,为了获得一片根基之地,一咬牙便是集结其父旧部三千余人攻打庐江郡,还找了一个aa借粮三万斛aa的由头,作为讨伐庐江的撇脚理由,彼时正是老夫任太守一职,如何不晓得,这孙策背后就是袁术在为其撑腰,为全陆家根基,便有了aa拱手让庐江aa故事。
陆康说了这么多,已经是有些疲乏,但有些事,淤积在心中,早已经是不吐不快:事情若单单只是这样,想必即便孙策对庐江有怨愤之心,也不至于将陆家赶尽杀绝。
逊儿啊,吾当初以为,献出了庐江,既不会得罪袁术,亦给了孙策一个人情,麻烦的就是袁术此人当真心胸狭隘,最后又准备委任刘勋为庐江郡太守。
孙策得知此事之后,如何不勃然大怒,当下就准备反出袁术,并找上了老夫。
陆康说到此处,也不由得有一丝丝的悔恨之意:彼时老夫虽降,但刘勋尚未抵达庐江郡做交割,庐江郡的兵马钱粮,都还不是吾一句话便可以调动起来。
孙策之意,不过就是想让老夫统筹庐江全郡之力支持他,与袁术见上一阵,分个雌雄。
无奈袁术谋士如云,武将如雨,兵强马壮,老夫实在不敢堵上全族之力,与孙策行此险,是故,孙策寻上老夫相帮之时,老夫却避而不见,只是遣了一个主簿草草应付。
陆逊这才释然,无怪自家祖父将全族性命与一个并不知名的萧鼎系在一起,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若当真如此,恐怕孙策攻破舒城,第一个就要拿陆家开刀。
陆康说到此处也是释然的道:谁晓得孙策此子当真有手段,赤手空拳下江东,现如今当真成了气候,不管如何,若是时光再来一次,老夫依旧会做如此选择,联合孙策与袁术相抗,太过凶险。
陆逊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如何展露头角,但天下大势也算了然于胸,如何不知道袁术如何之强盛,早在袁术出朝廷为地方官员的时候,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三郡都是袁术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