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认为,当在军中和民夫之间组织匠人,到了舒城所在砍伐树木,准备妥当之后再攻舒城。
我觉得可行,实在不行,还可以在当地招揽匠人!
不妥,如此以来,岂不是给了舒城守军极其宽裕的反应时间,敌军以此加固城防,更不用说,你们忘记了刘勋在外的事情?刘勋足足有两万多的马步,更有巢湖郑宝的水军配合,一旦迁延了时日,城中消息递拢到刘勋处,我们便不得不退军。
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可是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要知道拿下舒城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我们还要迅速的整合城中的民力财力,尽量调动附近县治的力量配合。
萧鼎议事从来都是广开言路,现场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这就意味着思路多一些,但靖平军本就是纪律性极强的军马,一旦做出了决断便会抛去其他声音。
帐中的议论井井有条的进行着,而外间却不合时宜的传来一阵阵的喧哗之声,隐隐约约还有打架斗殴的喝骂,这等情况下,会议便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了。
萧鼎按捺下诸将笑道:各位,且住一住,先看看是生了什么事,我靖平军许久未有此况,且先看一看。
萧鼎说完之后便是带着人出了营帐,一见闹事之人,却是前些时日被俘的潘璋,萧鼎对潘璋可谓是极其重视。
毕竟自家麾下现在没有名将,而潘璋却是一位名将种子,可以说是萧鼎必得的将才。
捉住潘璋之后,萧鼎仿佛是因为有些汗颜自己在潜城军寨之战的无耻行径,便没有立刻提出招揽的事情。
而是命令士卒好生照看潘璋,行军路上也颇为自由,除了每日有五六个大汉近身监视,只要不出军马范围之内,便不会多说什么。
到了萧鼎的嘱咐,潘璋这厮倒颇为自在,两日竟然还有一餐肉食,反而没有丝毫的逃跑之意,潘璋虽然勇武,但手中并没有兵器,监管的人都是萧鼎的亲卫,手中刀枪可是实打实会死人的。
萧鼎出来之时,却是见潘璋与那看管他的数人扭打在了一起,好家伙,这几人也是萧鼎亲卫,粗通棍棒武艺,现如今却是鼻青脸肿的模样。
这其中不乏亲卫担忧伤了潘璋性命,无法对萧鼎交待的原因,是以几名亲卫并没有动兵器,不过单单是赤手相搏,潘璋便是占了上风,一双拳头虎虎生风,难怪那日攻寨之时,即便是陈兰也没有在潘璋面前讨得便宜。
萧鼎只见潘璋颌下生须,身着布衣,面相粗猛,虽然以寡敌众,但此人丝毫不显疲态,反而无一人胆敢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