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皖城迁徙(2 / 2)

一听说战事将近,哪里有不引起恐慌的,纷纷扶老携幼,但这其中始终有人故土难离,萧鼎这时候也懒得管那么多,能走多少是多少,钱粮这方面的东西能运送多少就是多少。

当然皖城当中也有不少的世家大族,这种稍微有些势力的人最惜命。

看着无数的百姓陆陆续续走出城了,萧鼎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不管怎么说,只需要两三日之后,皖城便是成为了一座空城。

孙策一旦得不到粮草劳力的补充,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就很难开展,一旦陷入僵持当中,萧鼎才有了几分胜算。

皖口港,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消息传来,陆昊将军还能支持多久?

陈兰道:回主公的话,咱们的传令兵开出去才仅仅不过半日,现在不过堪堪抵达皖口港,消息哪有那么快传过来的。

萧鼎右手捏成拳头,狠狠的往城墙入口之上一锤,不能再等了,让潘璋率领五百骑兵,立刻分兵救援皖口港,告诉潘璋,皖口港失陷与否不重要,杀敌多少也不重要,吾只要把陆昊将军接应回来。

陆昊在这场战事当中发挥的作用,最是重大,如果没有陆昊在皖口港苦苦支撑,对于萧鼎来说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做出这么大的手笔。

以微薄的兵力在皖口港苦苦支撑半月,面对的乃是周泰,蒋钦,这种三国历史上有数的名将,恐怕已经是陆昊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自舒城夺门以来,陆家在其中的付出不可谓不大,陆康一介老人,陪着自己赌命,陆逊又带着千余骑兵往上缭战场赶去,尤其是陆逊这边,其情况之复杂不言于表,面对其中的错综复杂,也只有陆逊才能独当一面,其余不管是陈兰雷薄都是难以担当此任的。

本来刘晔是最好的人选,但此时的刘晔现在已经前往了豫章郡,萧鼎身边得用的人才只有陆逊一人了。

陆康和陆逊不用说,陆昊这边更是顶住了天大一般的压力,为转移完成百姓赢得了足够的时间。若是不接应好出路,萧鼎良心有愧,回防舒城之后如何面对陆家老小。

潘璋虽然能够懂得一些兵法,行进之间也颇有章法,但是毕竟还没有成长到足够的地步。

潘璋对于这场战事当中的压力,还没有到达寝食难安的地步,到了这个份上还是闻战则喜的模样。

萧鼎一声令下,潘璋就立刻带着五百骑兵,驰援皖口港而去。

到了现在萧鼎已经把手中的所有骑兵都派遣了出去,再也没有任何的机动能力。

手中五千余靖平军士兵,还要参与到百姓的转移当中去,无论是逢山开路还是维持秩序,搬运府库中的粮草物资,哪一样不需要人手?

如此漫长的战线拉扯开来,手中的兵力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说实话萧鼎现在有些后悔,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安排下来,简直就缩短了他萧某人的三年阳寿。

若不是为了拉长孙策的战线,让其补给困难难以持久,萧鼎还不如直接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皖城这边了。

大不了就是决一死战而已,可是对于孙策的战力,萧鼎实在不敢小觑,作为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首屈一指的统帅。

萧鼎即便是有万人兵马,心里实在也没底,三分胜算都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