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袁术此举不得人心,现在刘勋的文书之中也是称其为扬州州牧,并不呼帝,可见一斑,朝廷公认的扬州牧正牌乃是宗亲刘鹞。
这陈兰雷薄原先也是袁术的麾下,手中亦有精兵,可是萧鼎便不明白一支正经的诸侯军马,怎么会占据了潜山,成为贼军了呢?
更不用说,现在雷薄陈兰已经出兵潜县,堂而皇之的攻破潜县县治,萧鼎便是问道:子扬对此二将可有知悉?
刘晔思索片刻便是回答道:此二人原为贼寇,在江湖之上以道义成名,只劫富户和官府,不劫良家百姓,后来降了袁术,也是一支不弱的军马,可是后来袁术称帝,此二人不愿助纣为虐,便是再度拉走兵马,占据潜山,成为山贼!
萧鼎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既然如此,这支贼军战力不俗,绝对不能以等闲的贼寇视之!
刘晔答道:然也,吾久居九江郡,据我所知,雷薄陈兰所领之兵应当在五千上下,具是精壮,我们编练了不少军马,但要击败二将,即便是集结全部力量,依旧难以抗衡。
萧鼎便道:既然如此,我等如何是对手,那潜县也是庐江郡辖区,刘勋麾下郡兵亦有数万强军,为何不发兵剿贼?
这个问题,刘晔倒是对答如流:雷薄陈兰二将曾与刘勋共事袁术,所部战力,刘勋自然知晓,雷薄陈兰并不是易与之辈,是以便放任其盘踞潜山,轻易不动刀兵。
谁都知道,潜山山高林深,易守难攻,一入而难觅,之前刘勋并不是没有讨伐过,可一但入山便是损兵折将,至此从来都是驱逐了事。
按照惯例来说,二将当劫掠一番便是退去,可是如今于潜县县治久久迁延不走,委实令人不解!
经过刘晔的叙述,萧鼎对与二将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看来刘勋也是和二将达成了一种默契,刘勋兴师动众的讨伐,也不过是徒耗钱粮。
萧鼎顿时有些恼怒,忍不住爆了粗口:驴日的刘勋,身为一郡郡守,不思保境安民,却将这个大麻烦踢到了老子面前。
刘晔叹道:且不说寥县现在能不能与二将扳手腕,现在寥县百废待兴,如何能与此等强敌妄动刀兵,这便是刘勋性情薄凉之处了。
那刘勋好大喜功,贪慕豪奢,无治世之能,庐江郡除其直领辖区,盗匪四起,亦听之任之,吾深知其性情,是以萧兄任县令一事,吾才言之凿凿,拍胸举荐,盖因其人对寥县无心治理,还不若送吾一个举荐之情。
二则此人亦思谋不能让寥县坐大,便想萧兄与雷薄陈兰二将斗上一斗,削弱双方实力。
萧鼎道:端的是好算计,为一郡主官,大是大非不明,却思谋这等驱狼吞虎之计策,非人哉,非人哉!
萧鼎道:依照子扬所言,我等该如何抉择,此诏令,应不应下?
刘晔为此世谋臣,这等抉择时候,萧鼎不得不问计,却见刘晔道:若不接令,好处便是得一朝喘息,坏处便是恶了刘勋,恐怕在不远的将来,刘勋必然兴讨伐事!
若接令,坏处便是要耗费粮草兵马,若是失败你我二人便没有了退路,只能另投明主,寄人篱下;但天无绝人之路,往往危机也是转机,好处便是萧兄能向全县昭示保境安民之决心,万一成功,不仅仅可以收纳其麾下五千精兵,操作得当还可得两员将才!
是战是和,全由萧兄一言而决!刘晔说到此处,萧鼎忍不住双眼火热,那雷薄陈兰二将真的能够收服?
刘晔道:请君深思,陈兰雷薄虽落草为寇,但观之行止,每逢劫掠,只取所需,绝不赶尽,乃是盗亦有道的侠义之士,且袁术称帝事后,便是带领余部反出,对于两个厮杀之人来说实属难得,若说争取,亦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