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说,最大的意见还是对于郑宝的安排,本来千把人绰绰有余的事情,将三千多少囤驻在这里,劳师动众本就是最容易激起一些怨言的东西。
到了夜间晚食的时候,龙舒渡口就是篝火通明,这等时节,稍稍有点权力的小头领都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这个时候几乎就可以听见渡口之处,嘈嘈杂杂的议论之声:咱们巢湖水军这一次在战功上面是捞不着好处了,眼看着就是这点油水,郑将军还好,总归是没有薄待了咱们弟兄家,咱们那毛队率就昧了良心,别说汤水没留一口,连盆儿都刚给端走了。
一旁的兄弟接过话茬嘟囔道:那倒不见得,你以为以郑将军的性子不会对着泼天大的好处下手?兴许就是舒城那边盯得紧,自己下手不得。
嗯,此言有理,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这刘太守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想起攻打上缭,谁都晓得上缭这块骨头硬,难啃!
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这一次咱们庐江郡动用了马步两万多人,只要好生打,也打得下来!
说的却是什么鸟话,俺就认为刘勋打不下来,俺从中原流落到庐江,那边的诸侯,哪一个不是兵精将广,咱们庐江兵虽然不差,可最近几年也没见过甚阵仗,如何能断定打得过?
再者说,前几日刘太守在楼船上面那排场你又不是没见过,往来运转,也没见他露下面,鼓舞稳定士气,整日就是大摆酒宴,极尽奢华,这仗怕是难打!
刘勋的排场大家是晓得的,倒是得了袁术几分真传,有些贪心这自然是不必说,眼下既然已经是主动挑起了战事,就该有个打仗的模样,可这番做派,实在是让庐江子弟捏了一把冷汗。
如此情况下,弟兄们怎么能不怨声载道?
要知道刘勋麾下的人才本就不多,这一仗若是真的打起来,恐怕有些想当然,下面乱成了一锅粥,也难怪有些怨声载道的样子。
幸好这杭埠河生死线上面,郑宝这一回出了死力,至于出了龙舒渡口,谁管他死活。
三国里面刘备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刘备认为天下大乱之根源,首先在人心丧乱。因此欲安天下,先取人心。唯有行仁义,持忠孝,除贼扶汉,方能人心所向,天下大定。
但是在乱世之中,要想安定人心,又岂是那么简单的呢?首先就是礼乐崩坏,朝廷从上到下,全都乱了规矩,这种时候,集权制度的朝廷自顾不暇,地方州牧,刺史,太守,县里,乡里的权利几乎都是自治。
一言而决的地方官员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郑宝也是成为了其中之一,虽然表面上刘勋还能牢牢的控制住此人,但这一前提条件是刘勋本就拥有不菲的兵力。
以强控弱还好,但刘勋若是没有了这般实力呢?迎接郑宝的是否将是更加庞大的野心和扩张的机会呢?
郑宝现在对自己只握居巢一县之地的情况有些不满,而满足他野心的这个机会已经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