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别跟我装(1 / 2)

“你说的江户前寿司只是字面理解,而且是用汉语习惯解读的。实际上在日语里,‘前’有当面、正面的意思,江户前寿司所谓的前,指的其实是下刀的位置。最初的日本寿司都是用鳗鱼做的,主要流传在关西和江户地区。

关西的切法是从鳗鱼的腹部开刀,而江户的切法是从背部开刀,但是两个地区的人都说自己是从正面开刀,也就是‘前’。后来大家觉得从腹部开刀不吉利,会让人联想到切腹自尽,所以慢慢地都改成从背部开刀。

因为这种刀法是江户地区认为的‘前’,所以叫江户前寿司。本来从哪里开刀对味道的影响不大,后来人们认为只有做法最正宗的寿司才能叫寿司,所以就把最好的寿司叫江户前寿司,用以和一般的寿司区分。而且在日本一般不说江户前寿司这五个字,而是说‘鮨’”

沐如雪听得如痴如醉,“哇原来是这样啊,沈少卿你懂得真多。”

张逸池:“哼!这算什么?你说来说去还不是一些传言?你有什么证据吗?再说了,这和味道什么关系?你不是说这里的寿司味道不正宗吗?”

沈少卿:“呵,我刚才只是指出你的错误而已。至于我说这里的寿司不正宗,当然是有根据的。正宗的江户前寿司,用的鲷鱼是调制的,鱼肉看起来会有一些偏粉色,而这一块鱼肉是偏白的,是因为用料不足,而且鲷鱼的种类也不对,本身颜色也浅。

还有这酱油,正宗的专用酱油应该带有淡淡的豆腥味,而这一份酱油明显口味偏淡,不过这家餐厅毕竟不是专门做日料的,材料差一点也可以理解。”

沐如雪:“哇,沈少卿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连酱油的味道都能尝出来?”

衣小薰听完沈少卿的讲解,开始有点为张少担心了。沈少卿说得这么具体、这么有道理,表情那么自信,怎么可能是假的呢?听张少说自己去过日本如何如何,可是谁也不能查他的出入境记录,谁也不能让他把毕业证拿出来看看啊。

难道,张少根本没去日本留学?他说的寿司文化都是乱说的?

张逸池:“照你这么说,我点日料还成错误了?鱼肉的颜色谁都能看得出来,我看你是随口乱说的吧?鱼的种类怎么不对了?酱油的味道怎么偏淡了?你能说清楚吗?”

沈少卿:“这份是鲷鱼寿司,很多人都以为鲷鱼是日本产的,其实不是。实际上日本正宗的寿司店进口的都是青岛捕捞的。而一般的寿司店进口的是从欧洲运过去的冷冻文鲷。而这一份鲷鱼寿司,用的却是南海的鲷鱼,当地管它叫石蚌。南海的温度要远远高于渤海,所以这鱼的味道就差了三分。

而这酱油的确是日本进口的专用酱油,可惜这家店的客人并不经常点寿司,所以餐厅把酱油给冷冻了。我们现在吃的酱油是加热之后冷却的,这味道又差了三分。十分的味道只剩下四分,怎么能算是正宗呢?”

沐如雪:“真没想到你懂得这么多。我也觉得这个酱油有点不对劲,原来是冷冻过的。但是为什么不进口小瓶装的呢?这样等客人来了打开一瓶,然后吃剩下的丢掉不就行了?”

张逸池赶紧说:“我看他就是乱说的,骗故事编得跟真事似的,哼,难道就你聪明?人家餐厅不知道冷冻之后味道不好吗?”

沈少卿没理他,看着沐如雪解释道:“日本的寿司专用酱油都是手工作坊做的,都是不用真空包装的。而且寿司是日本的日常食品,酱油的使用量非常大,做完之后很快就能吃完,根本不需要加添加剂,也不需要真空包装。所以国内也只能进口这种酱油,算是比生抽强一点吧。”

沐如雪恍然大悟,“哦,有道理。”

张逸池站起来了,“哼,你说了这么半天,你有什么证据吗?”

沈少卿淡淡地说道:“不信的话,你可以把餐厅的人叫来问问。”

张逸池:“好!你编故事还能糊弄过去,竟敢说人家进货渠道不对,还说什么酱油冷冻了?一问餐厅的人你就露馅了,等着打脸吧你!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