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文帝计划落空,这让他面子上很过不去,偏偏还有人故意洗刷他。
圣上,当初臣就说过,万久洲一旦到了我国,直接派兵把他抓到洛阳来,您非不听,说什么让他自投罗网,这下好拉落空了。
卫文帝瞪着那人,气得肺都快爆炸。
作为臣子,敢对一国之君如此说话,此人要么重权在手,那么就是兵权我有。
很巧合的是此人两个都在手。
这就是北卫大名鼎鼎的陈思王,也是卫武帝的二皇子。
卫文帝和陈思王,都是卫武帝的儿子,两人一母同胞都是嫡子,不过卫文帝为大哥,陈思王乃是二弟。
原本卫武帝更喜欢陈思王,有意把权位继承给陈思王,但废长立幼可是大忌,卫武帝一直在斟酌,一直到死的前一天,都没有给出结果。
为此,卫文帝和陈思王为了皇位,两人还是皇子时就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北卫朝廷也就在那一刻,分为了两派。
可以说卫文帝和陈思王,还是皇子时就把持了北卫朝廷的大权,若不是卫武帝这座大山还在,恐怕两人为了皇位早就打起来。
一直到卫武帝要驾崩那天,继承人都还没有个结果。
卫武帝很想让自己的二儿子继承大权,但废长立幼难度太大,加之他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实在难以办成。
没办法,卫武帝只好在死之前,问了自己的皇后,到底该立哪一个为太子。
皇后深明大义,告诉卫武帝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没有一个好结果,卫武帝深知其中道理,在临死最后的一刻才决定,大儿子继承大统。
不过,卫武帝英明一世,也知道自己死去后,大儿子一定会对二儿子赶尽杀绝,所以在临死前,把二儿子封为陈思王,北卫唯一的王爵。
陈思王在自己的王国,有很大的独立权,无论是兵权还是政权,甚至是经济权,都独立于北卫朝廷,相当于那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只不过附庸于北卫罢了。
而且王国的国都,跟帝国的国都相邻很近,半日就能兵临城下。
如此一来,二儿子也就有了保命的东西。
卫武帝驾崩之后,卫文帝继承大统,本想灭了自己弟弟,但刚上位人心不稳,加之朝廷一半的人都是陈思王的拥戴者,其中不缺乏重臣老臣。
卫文帝一时半会儿无法灭之。
只能听之任之。
但陈思王可恶就可恶在,自己不回自己的封国去,非要待在洛阳,趁着新旧权力交接时,笼络了大片朝中臣子。
如此一来,在外陈思王有自己的封国,自己的军队,若是卫文帝对他不利,封国的军队立马向洛阳进军。
在内朝中很多重臣,都是陈思王的人手,卫文帝有时政令出不了皇宫。
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文帝想要灭了自己弟弟,实在是难事。
而陈思王经常靠着自己强悍的实力,在朝堂之上不给哥哥面子,这让卫文帝很难堪。
朕如何做事,不需要你交,你要是看不惯,可以回你的封国去!
卫文帝跟陈思王,在朝中的实力属于一半一半,不过相对而言,陈思王的势力要大一些,但卫文帝毕竟是国君,气势上还是占足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