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劝说(2 / 2)

王博眼神不赞同的看着女儿,“一些老掉牙的往事没必要拿来说,事情都过去了多说无益。我记得厨房还有糕点,你去端来好好招待客人。”

王博听女儿说了桃源村建设的事,对于京城来的这帮人比较满意。能为百姓办实事解决难题,太子殿下值得百姓信赖。

顾墨晟带头站起身,恭敬的向老人家行礼,“贸然登门拜访真是打扰了,希望前辈不要怪罪。听王大娘说家中老父亲尚在,大家都感到惊讶,因为九十多岁的老寿星不多见。我们这些人登门拜访,想沾沾你老的福气。”

不在意的笑笑,王博不在意寿星公的虚名,本身是个低调的读书人。听顾墨晟仔细说明来意,王博果断的摇头拒绝,“我虽然是秀才,年纪大了比不上那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客人想找人管理城中县衙,不如去打听本地那位年轻的读书人优秀,江南不缺读书人。”

对年轻读书人信不过,顾墨晟认为找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当县令,无法管理好地方政务。对于年轻的读书人来说,自然不会放弃当官的机会。

顾墨晟的态度放的很低,直说他对年轻的读书人不看好,“前辈你也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年轻读书人傲气,若是有功名在身,便觉得高人一等目空一切。让他们来管理江南城,他们不会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不会真正尊重百姓的生活。这样的读书人,会让百姓不信任官府。”

王博回忆过去,遥远的几十年前,他也是傲气凌神的读书人。知道顾墨晟说的是实话,年轻气盛的读书人心高气傲,他们无法体会老百姓的难处。

能读得起书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大多是家境殷实的人。真正的穷苦百姓连一杆毛笔都不舍得给孩子买,如何认字读书。

认真观察王博的脸色,顾墨晟见老人家不反驳,继续说出他的想法,“实不相瞒我之前觉得让王大娘当县令很好,正儿八经的写了奏折送到京城,可惜早朝上的结果我说了不算。现在任命县令一事由我负责,我见到你老,认为你很适合。”

高兴贵人对女儿的看重,王博夸奖女儿心地善良,“我家翠花心软和善,见不得外面的流民受苦,每天早早出门去桃源村帮忙。”

见王博高兴,顾墨晟聪明的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王大娘向我推荐了你,认为你来当县令对百姓有好处,才能让所有人信服,毕竟谁敢不给老寿星面子。”

顾墨晟又说起县令的待遇,做了县令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以交给手下的师爷处理,当县令对王家村的后生有好处。

“城中县令逃走,衙役害怕承担责任纷纷离开县衙,县衙成了摆设空无一人。你老若是当上县令,可以从村中挑选厚道的年轻人做衙役,做衙役总比当农人有出息一些。”

王翠花端着糕点进屋,瞧见贵人还在劝说父亲,跟着帮忙劝说,“爹你在犹豫什么,你不是一直有做官的梦想,现在机会摆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