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尔在小店里扫了一圈,走到器架前,随手拿起几个铁器瞧了瞧,大多数都是冶炼的工艺,顿时露出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
但还是从怀中掏出一个弹壳状的东西,递给掌柜的,微笑着询问道:“大叔,你店里能打造这个吗?”
掌柜的从阿萨尔手中取过物品定睛一看,随即摇头,那是一个合金制品,少女拇指大小,纹路清晰,质地坚硬,不像是浇筑之
物。
“工艺要求太高了,鄙店无法打造。”
掌柜的笑着将物品还给阿萨尔,那个铜制品看着小巧,做工却极为复杂,而且硬度也不像纯铜。
女子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这是她逛过的第十六家铁匠铺,这样的答案,她听了数遍,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多谢!”
阿萨尔失望的回了一句,转身准备离去。
那日醒来后,她对那个暗器始终念念不忘,便重返了事发地点,经过地毯式搜寻,最终在草地上找到了一个弹壳。
那人做事谨慎,明明是救人的义举,偏偏伪装成劫匪。
那时候她就知道恩人不想引起过多的关注,她便没有对后来的官差提及只言片语。
原本她是想通过那辆别致的房车来寻人,可她在汴京城也看到一模一样的同款车辆,但凡时量产车,必定多如牛毛,用此方法
寻人,是不现实的。
唯一的途径就是这个造型古怪的小物件,追根溯源,方能找到那个过路人。
阿萨尔并不知道其实是自己想多了,如果她愿意多花点时间,就会发现那辆房车上留下的箭痕,就会明白大宋至今只有两辆,
想找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掌柜的想了想,叫住阿萨尔,说道:“姑娘,你去‘天天铁匠铺’看看吧,那是大宋日报旗下的店铺,种类齐全,承接各种定制铁
器,不妨去打听下。”
阿萨尔道了声谢,准备往天天铁匠铺走去,且在街角看到两个护卫出现,远远地看着自己,心中微微一叹。
她抬头,望着天边的残阳,知道自己出来的时间有点多了,必须尽快赶回去,只好咬着下唇,跟着随从默默远去。
红色的晚霞映照在汴河上,给静谧的河水度上一层红晕,画舫上已经亮起了油灯,烘托出一片绝美的画卷。
苏晓晓端坐在桌前,手执一本书卷,聚精会神的看着,窗外晚风徐徐,轻抚着船头的风铃,时不时的发出一连串悦耳的铃声。
赵光义乘坐孤舟登上画舫,静静地望着苏晓晓专注的神情,突然间有些不忍心打破这种安静的氛围。
第一次见到苏晓晓时,是去年黄鹤楼开业的时候,那时候他乘坐着马车沿着汴河缓缓前行,挂在外围的巨幅海报只一眼就深深
地吸引了他。
赵光义对于苏晓晓更多的是好奇,原是富贾之家,之后家道中落,流落风尘,按理来说遭逢此等打击,应该会一蹶不振。
可是,这个女子却坐上了大宋日报主编的位置,成为汴京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她的能量甚至能够影响某些大人物的决定。
诚然,这里面有吴词浪的推波助澜,可是话说回来,如果她没能力,也不会将大宋日报经营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