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为生民立命(1 / 2)

微风轻抚过汴河,带起粼粼波光,反射出鱼鳞状的金色光斑,与岸边钓叟老翁定格成一副优美的画卷。

张为坐着之前预定的马车,沿着汴河行驶,安装了轴承后,马车运行十分平稳,车子飞快的驶过午门,一群御史雷打不动的跪在外面,如同一个大型的集会现场。

这些满脑子青史留名的疯子,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甘当马前卒,为出名奋战在第一线,这类人是可悲的,十年寒窗,读到了狗身上,全然不管国家利益。

大宋的官场在张为看来已经彻底腐朽,寒门走上政治舞台后逐渐沦为豪族门阀的代言人,争权夺利,不顾百姓死活,上任一个月就迫不及待的狂贪的石径堂,只是此类的一个典型代表,如此官场必须来一次彻底的大清洗,否则难以整顿朝纲。

哼,一群追名逐利的寄生虫。张为无聊的收回视线,放下车帘,对赶车的鬼师吩咐一声,车子快速的消失在皇城中心大道。

偌大的汴京城,无论是军情处还是新官上任的赵钟庭,亦或者是大宋的扇密院,每天都疯狂运转,对朝堂上的君臣之争保持高度关注。

唯独策划者张为闲的无所事事,在汴京逛了一圈,体验了一把新座驾的舒适度,便满意的回青云山庄内宅睡懒觉了。

计划推行后,一切就交给时间发酵,对于正事不干,拖后腿擅长的御史,张为从来没有好脸色。

赵钟庭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处决了石径堂,让整个官场对赵钟庭刮目相看,此人身上没有文人墨客的迂腐,相反普通刺猬般浑身带刺,眼里容不得沙子。

尤其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有种莫名的恐惧,这个坏了规矩的官场新手,一头捅破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少人开始抱团,网罗赵钟庭的罪证,准备按照老方法,把赵钟庭踢出汴京。

然而,赵钟庭的履历干净的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有些贪官都露出敬佩的神色。

他们在腐败前,也并非都是坏蛋,也有热血的时候,不知何时开始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类型。

反贪的号角已经奏起,双方好比水火的关系,不是你死便是我活!

赵钟庭是个雷厉风行的刺头,许多人对他很是忌惮,这样的官员除了百姓和皇帝,没人喜欢,不过他不在乎,只要组织肯定他的工作,纵然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义不容辞。

赵钟庭没有令汴京百姓失望,首日就亲自带领衙役巡查各个街道,维持治安,听取百姓的心生,对于犯罪零容忍,无论涉及何人都毫不手软。

事实上,汴京人员复杂,有不少其他国家偷渡过来的黑户,还有本土的泼皮无赖,滋扰地方,给百姓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汴京双煞,过去百姓敢怒不敢言,如今有赵老撑腰,首日举报箱就收到上百份投诉。

顺天府的衙役原本只是觉得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百姓面前做做样子,毕竟那些地痞无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收到的保护费孝敬给府衙。

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利益共同体,历任府尹大人开始都言辞凿凿要整顿治安,收到几次银子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毕竟没有人会愚蠢的自断财路。

赵钟庭对犯罪问题零容忍,府衙上下开始沆瀣一气,架空新府尹,纵然本事再强也无处施展。

赵钟庭背后站着隐龙会,这个情况汇报到张为这里,很快几个当班的捕头下岗了,军情处的成员摇身一变成为正儿八经的公差。

他们对汴京的情况了若指掌,打黑除恶的行动进行了半个月,大量泼皮黑暗势力被连根拔起,汴京彻底清净下来。

汴京百姓一阵欢呼,治安情况改善后,百姓安全感提升,出门敢带钱,路不拾遗,市场立刻就趋于稳定。

几日后,顺天府受理了张为的报案,凶神恶煞的衙役冲入御史台,当着众人的面将王御史强行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