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帝王之谋(1 / 2)

张为走到赌台,吩咐人把自己赢的筹码全部打包带走,临了他扭头朝顶楼望去,却见李煜对着他含笑点头,风度翩翩,令人如沐春风。

张为回以亲切的笑容,快步走出长春楼,李煜正值缺钱的当口,居然没有让他交出赢的赌资,而且还反常的厚着脸皮许下空头支票,一旦传扬出去,绝对是帝王的污点。

然而,李煜不仅不要面皮,还连哄带骗,把事态控制到最小范畴,这说明了什么?

难道一个帝王的威严不要了?

就算是仁慈的赵光义,面对自身的污点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抹掉。

李煜的反常令张为非常不安,这个年轻的皇帝隐忍多年,宝剑再次出鞘,必然锋芒万丈,此番定有一番龙凤之争。

南长安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在漩涡中实在不智慧,但张为还是想在临走之前,搞搞事情,否则出来一趟,兴师动众,没有收获,岂不可惜?

他脑子里有着浓厚的危机意识,任何事情都会下意识的往最坏方向去思考,他站在李煜的角度去看都城的风雨,感受朝局的未免表面化,模拟对方的思维模式。

最后得出一个不好的结论。

如今的李煜无比渴望夺权,却苦于没有契机,他需要一场战争,趁机调整南唐的人事任命,彻底的将兵权收回。

纵观周边的大小势力,对辽用兵,路途遥远,得不偿失,最好的冤大头就是比邻的大宋。

这次大宋江南危机,李煜可以说全程监控着,这里面充分的暴露了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不捏这样的软柿子,捏谁?

当时,他曾派特使出访沐府,许下巨大的承诺,甚至在空白的圣旨上盖上国印,条件任开,可以说已经极为优厚了。

然而,沐府老匹夫却婉拒了,让他失去一个绝佳的机会。

尤其在得知行刺失败的那段时间,李煜惶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总觉得周围的人全都是李笑笑派来刺杀他的眼线。

久而久之,李笑笑却没有任何动作,让这位年轻的帝王稍稍安心了不少,他不断安慰自己,觉得李笑笑并没有发现幕后黑手,胆子也就壮了起来。

加上李笑笑不在国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于是他联络了昔日父皇手下的旧部,这些人同样郁郁不得志,在李笑笑的打压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羽翼慢慢的被裁剪掉。

收到帝王的密函后,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抱成一团,密谋政变夺权,不管如何李煜在大义名分上占尽了优势。

至于用什么理由既能名正言顺的用兵,又占据名分大义?

张为的出现给整个南唐旧势力一个突破口。

虽然许多内情张为并不知晓,不过他依嗅到了危险的气氛,李煜的态度,让他惶恐。

该不会把不良人与教坊司的案情栽赃到自己头上吧。张为低声呢喃着,得出一个与事实极为相近的答案。

如果李煜在此一定会为张为的推理感到震惊,但是他没有顺风耳,注定错过了,也从来不清楚张为的恐怖。

一路上,张为都在思考推演,对于自己的绝伦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