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秋猎阴谋(1 / 2)

相较江南的地区,汴京关注的侧重点则不然,除了无比期待赵钟庭后续的诗作外,众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耶律亲王与汴京纨绔间不可不说的故事。

是的,耶律亲王与新晋驸马上了汴京头条。

百晓生的报道引爆了遍京城的舆论,除了街头巷尾被人谈论之外,就连大宋皇帝的御案前也摆放着一份最新的报纸。

上面的内容,他是现场的目击者,但以文字的形势重温一遍时,依旧有种扬眉吐气之感。

两淮水患刻不容缓,赵钟庭这次莫要让真失望啊!赵光义难得撇下政务,专心致志的读着赵钟庭的诗集,作为皇帝,昨夜就得到一手的资源,越是品读越觉得回味无穷。

赵钟庭依依不舍的放下赵钟庭的诗集,从御案上拿起另一份报表,这是他每天必看的一份明细,上面有大宋境内各家报馆的收支账目,巨细无遗,看着营业额,大宋皇帝龙颜大悦。

业绩又升上一个台阶了,怎么舆论八卦的收益也这么好,朕的子民难道对贵族秘闻这么好奇吗?赵光义抚须微笑,多亏了大宋日报,让他这个皇帝当颇有滋味。

随即他的目光转移到一叠银票上,整整一百万两银子,也算那小子有心了,能吐出一半着实不易。

没银子可无法治理水患。赵光义皱眉沉思片刻,朗声道:肖德海,将银票给赵卿送去,嘱咐他,上高路远,保重身体,朕等他凯旋而归。

老奴遵旨!

肖德海躬身退出,心中暗暗对赵钟庭上了心,皇帝陛下用的是凯旋而归四个字,这说明了他心中的期望。

如果所料不差,这份差事办成了,赵钟庭的锦绣前程已经榜上钉钉了,至于能到何种地步,他已经不敢想象。

永和殿内,赵光义突然很想看看关于耶律亲王与张为的后续报道,可是任凭他翻烂报纸,都找不到,急得他恨不得下旨招百晓生入宫臭骂一顿。

随即,他又笑了,只有这样欲的报纸才能让人欲罢不能的持续购买。

在他看来,耶律并非好对付的,前两次在张为手中吃大亏,这个仇对方一定会报,有些担心张为。

同样在惦记张为的还有一人,此人来自大辽,身份尊贵,先后两次吃瘪,在他手中损失了两百二十万两银子的耶律亲王。

使节馆内,耶律端坐主位上,下首站着一名长衫老者,白须白眉,仙风道骨,赫然是消失一段时间的周管事。

本王以大辽亲王的名义,命令你,不惜代价除掉张为,老子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耶律亲王怒不可遏,将案台上的报纸撕得粉碎,他的一世英名,在宋人笔下,就如同害人不成的跳梁小丑,焉能不气呢。

周管事有些为难的道:我部奉太后之名,监察汴京贵族,收集情报,这恐怕不行啊,王爷若有太后懿旨,卑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周管事话说的很客气,但意思很明显,老子只听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