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想有些以偏概全之嫌,个别的糟粕污染了一锅粥,对朝廷的声誉是一个重创,士大夫是时候该敲打敲打了,否则不足以平民愤。
大宋立国以来,从不杀文人,知道为什么吗?赵光义自顾自的说道:朕舍不得,寒窗十载,一举中第,为民请命,匡扶社稷。朕以原以为真心可换真心,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卿等太令朕失望了。
陛下,臣等糊涂啊,请陛下开恩。
众吏部官员齐齐求情,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勇于担当,赵素月首次对这些大员失望了,就是不知道父皇会如何处置这些大臣?
赵光义好整以暇,若无其事的看着手中的奏折,永和殿内的气氛冷冽的令人窒息。
少顷,一名太监匆匆进来禀告:陛下,吏部尚书袁冲名,侍郎宋书桓两位大人殿外求见。
来的倒是挺快了。赵光义冷哼一声,道:宣!
太监退出殿外,之后两个四旬左右的官员匆匆走进永和殿,瞧见数十人跪在地上,战战兢兢,有些甚至失【禁】,禁卫军分列两侧,虎视眈眈,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惶恐与不安,当即齐齐跪拜,口呼万岁。
赵光义没有让他们任何一人起来,冷冷的道:袁卿,朕有一问?不知卿等可愿解惑否?
臣自当知无不言。吏部尚书袁冲名急忙拜到,诚惶诚恐,吏部官员联合舞弊,他这个尚书不管有无参与也脱不了干系。
科举百强,乃我大宋基石,今吏部里应外合,集体舞弊,朕能信的过吏部甄选的人才吗?还能信的过你们吗?
这句话不可谓不重,细思极恐,袁冲名与侍郎宋书恒两人急忙磕头,齐声道:臣等有失察之最,请陛下降罪。
吏部在你的治下发生这等龌龊之事,身为主官的确难辞其咎,即日起你们二人去礼部好好反省吧!
谨遵陛下旨意!
两人连忙叩谢,这种集体舞弊,说明吏部自上而下烂到透了,皇帝没有撤掉他们的官职已经算手下留情了,哪敢还有怨言。
尔等利欲熏心,败坏朝纲,着大理石收押侯审。赵光义沉声道:肖德海,拟旨!
在永和殿内传出一道道皇帝的圣旨,天下震动,朝野哗然。
撤吏部,建内阁,前两届中榜官员复考,不中则裁。
皇帝发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声音,乘机整顿吏治,精简编制,彻底的扬眉吐气。
处理好一应政务,心情大好,拿着那份举报信,略有深意的对着祝老问道:先生,帮朕鉴定下,此二人的笔记是否一致?
大宋皇帝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股权转让文书,与举报信分别放在一起,他看到举报信的第一眼,便觉得有些熟悉。
祝老上前稍作辨认,沉声道:陛下,草民可以确认,二者是同一人。
赵光义似有深意的望了一眼赵素月,笑道:祝老,你是主考官,也是舞弊案的发现者,你认为本届科举当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