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宾客也跟着开怀大笑,仿佛看到了公主出嫁的情景!
司马先生,这招实在太妙了。赵宏瑞开怀大笑,老三到时候从父皇哪里碰一鼻子,而自己则兵不血刃,就能一次除掉两个眼中钉,试问还有谁能与他争夺皇位?
能为二皇子分忧,是鄙人的荣幸。儒衫中年微微点头,以示谦逊。
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月华轩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赵素月望着文案上的转让文书以及股权买卖协议,蹙眉沉思,睡意全无。
与吴词浪接触两次,短暂的两次,都闹出惊天动地之举,她能明锐的感觉到对方对读书人的偏见很大,否则也不会发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宋日报就是一只会生金蛋的鸡,说是卖股权,实际上就是送钱,只要大宋日报继续经营下去,他们就能一直享受分红。
只要日后规模起来,从周更改为日更,就像海盐一样成为百姓的必需品,到时候的年收益何止千万两白银,要知道大宋的税收也就几千万量白银。
赵素月背着双手心跳加速,手中攥着金碗,无疑可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她猛然响起了吴词浪临走前说的那句话,难道对方做的一切就是要把她推向皇位?
这个念头让她吓了一跳,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大麻烦,毕竟父皇春秋鼎盛。
次日,赵素月早早的前往永和殿面圣,关于扇密院的事情,她需要认真解释,另外还得应付来自两位皇兄的弹劾。
肖公公,父皇起来了吗?麻烦通传一声。赵素月对着守在永和殿外的大太监肖德海道。
公主稍后,老奴这就去通禀。肖德海有些奇怪,公主今日起的可真够早的。
过了片刻,肖德海出来将赵素月恭敬的迎进永和殿。
赵光义显然也刚刚起来,桌上摆着几盘果腹的糕点,御桌上永远是批阅不完的折子,某种意义以上说,赵光义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此时的赵光义有些心烦意乱,两淮又闹水灾了,户部三天两头上折子恳请朝廷拨款赈灾,花出的银子如流水般,却不见丝毫作用。
工部侍郎又上折子,长篇大论,从礼乐说到纲常,仿佛不修缮太庙,就是不肖子孙,就不是礼乐之邦,到处都在要银子,搞得他几日彻夜未眠。
如今庞大的军费开支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百万大军堪称历朝之最,外部势力严峻,这笔钱无论如何是省不下来的。
每年的税收几乎不变,个别天灾年份,税收还得大打折扣,他感觉自己拼命省,就连龙袍也没几件,后宫日子过得苦哈哈,好不容易积攒一些家底,一个天灾人祸,瞬间又回到原点,周而复始。
赵光义头疼的揉着额头,另外的心结就是朝廷官员队伍太过庞大。
许多年前他就动过精简队伍的念头,吏部反对声音强烈,各种法案无法通行,加上不安分的藩王,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他无比忧虑,夙兴夜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