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宋顽疾(2 / 2)

据他所知,这个朝代,读书人议论朝政是被允许的,要是在他所在的历史朝代绝不敢如此,大清文字狱就杀了很多人,直到人不敢言,笔不敢书。

赵月书微微一怔,这种论述他还是首次听闻,十分雷人,随即反驳,道:吴兄,此言谬矣?只有为官,才能造福百姓,安定天下。

张为感觉自己今天一定是遇到一个杠精了,顿时激起他的好胜心,于是笑着问道:看你举止文雅,像个读书人,我且问你,大宋可有顽疾?何解?

赵月书眉头轻轻皱起,突然哑口无言。

这个两个问题无比犀利,当今天子乃至文武百官怕没一个人敢拍胸脯说自己能回答,在他看来此人纯属刁难。

历朝历代,皆有弊病,总不能说回答不出,就证明书生无用吧。

青年撅着嘴,很不服气的辩驳了一句,这个话题太广,一两句焉能说的清楚?

大宋建国之初,土地均衡,百姓皆有田产,生活富足,随着财富的积累,于是出现了盛世光景。

赵月书眨着明亮的大眼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方分析的很透彻,这种论断并非什么人都能看的明白,那些大臣研究数十年,读遍古今,才得出此结论。

此人年纪轻轻,竟然一语中的,命中要害,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执着,定要把的观念摆正,科考为官,造福百姓,方为正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天灾人祸频现,百姓为了果腹,只得变卖田产,土地渐渐地掌握到财力雄厚的地主手中,于是阶级矛盾出现了,历史再次重演,周而复始。

赵月书狡黠一笑,找到张为这段话中的漏洞,插口道:照你所言,我朝建国至今三百余载,社会矛盾早就加剧,近些年偶有灾荒,为何至今还未有出现前朝的暴动叛乱。

这就不得不说我朝经贸发达,那些失去田产的农民有工作,可以维持生活,无形间让这个矛盾缩小了许多。一旦遇上经济危机,食不果腹的饥民必然反抗。你且看好,一旦开战,物价必然飞涨,商贾囤货居奇,为了维持朝廷开支,只能加增重税,加剧民怨沸腾,最终

张为没有说出最后那句话,不过任谁都能听出背后的含义,一阵头皮发麻的感觉产生,他微微张了张口,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词汇反驳。

文人墨客翻阅前朝典籍,试图寻求朝代更迭的终极奥秘,始终没有头绪。

纵然能够窥破一丝规律,面对错综复杂的天下大势,人力又岂能力挽狂澜,听君一席话,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仿佛面前有道全新的大门打开了。

先生可有良策?赵月书如同一个好奇的小宝宝,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渴望,面前的寒酸汉子,在他眼中顿时升华到世外高人的地步。

张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所思所想,站在远超对方千年的时间轴上,纵观全局,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他却摇了摇头道:这是一道千古难题,说实话我也在寻觅破解良方。

张为背着双手,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望着万家灯火,喃喃自语:我喜欢这个浮华盛世,虽然它略有瑕疵,但谁也别想将它推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