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三春违背着自己那没德行的纨绔父亲,把神志不清的冯小娥抬回了家,四女子倒是对冯小娥照顾有加,只等着四女子清醒了,把两人的婚事办了,瞧着冯小娥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四女子着急得很,多次让乔三春和冯小娥先把婚事办了,可是乔三春却倔得很,说什么也要等着冯小娥脑子清醒了才可以办,不愿意让冯小娥将来后悔了,怪罪了自己。就这样,一直等到了来年,冯小娥生下了个女孩儿,两人也没结婚。小姑娘生的着实可爱,肩膀头有颗黑痣,说也奇怪,等着小姑娘生下来之后,冯小娥却清醒了过来,不似以前那般浑浑噩噩了,四女子开心得很,想着儿子终于可以和冯小娥把婚事办了,四女子也从来不会顾忌小姑娘的身世,只当着自己的亲孙女带,就这么带了小姑娘长到了一岁。
事与愿违,冯小娥病好了之后,非但没有和乔三春结婚,一个盛夏的夜晚,悄悄的把一岁大的女儿给抱走了,从此销声匿迹。
乔三春算的
上个爷们,痴情一片,此后再无婚娶,等着常掌柜走了,自己接起了绿林门的担子,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有一日乔三春去云州办事,路过一条胡同,遇见了一个十四五岁的讨饭小姑娘,那眉目像极了自己的义妹冯小娥,乔三春按奈不住心中的好奇,拉住了小姑娘问道:“孩儿,你叫个甚?”
那小姑娘畏惧的看着乔三春回答道:“讷叫英子,英雄的英。”乔三春看着小姑娘,目光不由的痴呆,又问道:“你爹是谁,你娘叫甚?”
小姑娘试着挣脱乔三春的手,但是劲气小,挣不脱,只好回答:“讷没爹,也没娘,讷不知道他们叫个啥。”乔三春听了紧张的追问小姑娘:“你娘是不是叫个冯小娥。”说着话不管小姑娘同意不同意,用手翻开了小姑娘的衣领子,露出了小姑娘的肩头头,果然有颗黑痣。
小姑娘受了惊吓,开始惊恐的哭了起来,胡同里跑出了个十五六岁的小子,个子不大,却不惧怕乔三春,放开手脚扭打着乔三春,喊道:“放开英子妹妹,放开英子妹妹。”乔三春几个跟班一脚把那小子揣到了墙边,正准备再上去跺几脚,乔三春及时的喊住了手下人。对小姑娘说道:“英子,你娘叫冯小娥是不是?讷是你爹。”
乔三春从云州回到云山的时候,带回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儿,英子和顾大雷,当把英子带回家给四女子看的时候,四女子虽然年暮,但是脑子却机明的很,一眼就明白了眼前的小姑娘是冯小娥的闺女,那模样,那性子像极了,情不自禁的抱着英子就哭。英子自从娘走了以后,就没有感受到过亲情,除了一个掏腰儿的干哥哥呵护自己,就没有感受过被人爱的滋味,被四女子这动了真情的一抱,当时就释放了多年苦难的委屈,哭了起来。四女子哭,英子也哭,这一对从那天起就有了真真儿的血缘关系。
英子记恨乔三春,因为在英子的记忆里,娘就告诉她,他的爹已经死了,当英子十来岁的时候,娘死了,也没有人告诉英子,他的亲爹到底是谁,亲娘又是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的,懂了事以后,他时常会猜想是爹死了,娘没了家才会出走,现在突然出现了个爹和奶奶,英子不由得思谋,是眼前的这个爹抛弃了自己的娘,才会让自己孤苦伶仃的去流浪,要饭。
乔三春不想让英子知道亲爹是怎么死的,娘又是怎么跑得,只好默认了英子对自己的记恨,好在四女子和英子的感情是真切的,这对祖孙关系好得很,自己也就无所谓了。英子知道乔三春是做什么营生的,也知道自己的干哥哥跟了乔三春,走了歪路,英子不喜欢他们做的这个行当,从此对干哥哥也形同陌路,只要是认识乔三春或者和乔三春有瓜葛的人,英子都不待见。
“好了,爷的故事就讲到这里,爷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是爷不愿意再说了,不为别的,只是爷觉得自己的故事再多,也教育不了人学好,怕着你们崇拜了爷,走了爷的路,那爷就是最大的罪过。姜二兴对爷的脾气,但是那小子和爷却不对付,等着瞧,爷迟早让他吃点苦头,让他心甘情愿的帮着爷把事办了。唉……绿林门只是个故事,是个本不该出现的故事,爷希望你们只把绿林门当个故事来听,千万别当真,好了就说道这里,有心情了,爷再给你们讲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