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夜校扫盲(1 / 2)

坏脾气的老谢 毛皮皮 1525 字 2020-08-15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谢晋元很快发现了自己的致命缺憾:文盲,没有文化,看不懂新型零部件的技术说明。工作上仅仅靠以前的经验,对有些新任务力不从心。因此扫盲迫在眉睫。想要学习文化,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这时候他才后悔当初没有和大哥一起学习。

国家给喜欢进步的人开了一道门。这个时候,顾代表听到一些技术人员的反应,说工人的文化程度,不能满足研制需要。他也发现了工人文化程度低下,绝大部分是文盲,看不懂零部件的图纸和技术说明,严重影响了生产,拖累新武器研制进度。于是,他筹建了兵工厂的工人夜校来,去株洲地方上请来两位老师给工人们扫盲。

工人夜校是提高工人阶级文化水平十分有效的手段。说来也巧。全国最早的工人夜校,也是出现在湖南,是长沙工人夜校。当时的革命者利用这个阵地宣传革命,动员和组织工人,为激将到来的大革命做准备。在《夜学招生广告》。广告中这样写道>“列位最不便意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话说,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做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了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校。这个夜校专为列位工人设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

厂里专门腾出一个大房间作为教室,并专门去株洲镇请来两位老师,每天晚上轮流过来给工人们扫盲。

工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没有文化的生活,大多数人对认不认识字不是很在意。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没文化,不也照样干革命吗?于是,一些工人在夜校里面不好好学习,要么找借口不来,要么上课的时候插科打诨,嘻嘻哈哈。结果,老师讲的费力,工人听得也不专心,效果很差。再加上当时还没有简化字,也没有拼音,汉字都是用四角号码标注,学习的难度比较大。一个星期下来,工人们学会的字不到十个。

老师将情况反映到顾代表那里。顾代表听了很生气。当天晚上他亲自来到夜校教室,在老师正式讲课之前,黑着脸,大声训斥这些工人:

“你们这些混球!这次扫盲,是国家和给予大家的福利,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你们难道不知道,没有文化是一种耻辱吗?你们动不动就把自己是大老粗,照样干革命这句话挂在嘴上,竟然把耻辱当荣誉,当不学习的借口。那好。既然你们不知道羞耻,那我现在就宣布,从今天开始,每个人每天必须学会三个字以上。完不成学习任务的,不允许进入车间。哼,你们连图纸都看不懂,今后如果继续下去,你们连自己的工作都做不来,到时候你们也就没有必要留下来了。统统都给我滚出这个厂!”

顾代表前面的话,骂他们不知羞耻,他们还觉得无所谓。当领导的,骂下属是很平常的湿热,特别是这些大老粗。对于挨骂更是习以为常,甚至相互之间引以为乐。但是最后一句话,就让他们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完不成学习任务,就滚出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谁完不成扫盲任务,谁就要被厂里开除。

不学习就开除。顾代表的这句话说的很重。当天晚上开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工人的学习风气变了。每个工人都在努力的学习。这些工人们,用粗壮的手指,捏着细细的铅笔,咬牙切齿的勾画着一个个汉字。

若要彻底摘掉文盲帽子,流畅的使用文字,需要三千汉字。工人们从文盲达到三千汉字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不过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夜校的扫盲目标,是让工人一千个常用字,每天学习五个,需要六个多月时间。考虑到工人的学习能力,夜校又规定,每个人必须学会六百个字才算及格。六百个汉子,在工作生活中只是勉强够用。

在夜校的工人中,谢晋元是唯一例外。他不用别人督促,学习的动力十足,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别人学会三个字就谢天谢地,他学会六个字还不满足。三个月后,谢晋元竟然学会了一千多个字,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夜校毕业。

夜校扫盲,让他实实在在的体验到了有文化的好处。他现在能看懂生产技术说明,技术日益熟练,很快就被评为二级工。二级工,和原来老工人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在转业军人出身的工人中,独此一份。

除了工作之外,扫盲让他也能够读懂报纸。虽然读起来磕磕绊绊,但是能够了解个大意。从报纸的新闻中,了解到工厂之外的事情,这更加开阔了他的眼界。

没过多久,技术好,加上在夜校里文化水平高,谢晋元又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

这一天上班的时候,大家刚刚进入车间,就觉得一种是非特别的气氛。很多人交头接耳。谢晋元听到大家的议论,很快就知道了,抗美援朝爆发了。

美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美国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不顾中国的多次警告,派出军队越过北纬三十八度线,占领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并在公开场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