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亚姆国王吉斯卡尔刚刚进入四十岁。他原本身材硕长魁梧,自带能让人信赖的容姿,而在正式坐上王位之后,这种风格有了更进一步的感觉。
在十几岁的年龄段,吉斯卡尔曾为女性而骚动不安,尽情地玩乐过一段时间,却并未纵欲。他对政治充满兴趣,十五岁就向父王提出申请,要求参与国政。当然,彼时他参与的并非马尔亚姆,而是鲁西达尼亚的国政。
王兄伊诺肯迪斯则热衷于国教依亚尔达波特教,曾不止一次地希望舍弃俗世进入修道院。要说他无欲倒也是真的,当然,兄弟俩的父王绝不允准他这样做,最终伊诺肯迪斯还是不情不愿地登上了王位。
站在吉斯卡尔的立场,看着对国政兴味全无的王兄自然会禁不住地怒火中烧。在了解到外国的相关事宜之后,吉斯卡尔再也不愿紧抓着鲁西达尼亚这片贫弱的国土不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变得淡薄。无论他制定再多的富国强兵计策,他的王兄唯一会做的,也只是喝着砂糖水不耐地连连点头。
吉斯卡尔并不讨厌征战。追根究底,若他当真厌恶战斗,根本就不会考虑侵略帕尔斯国并征服马尔亚姆国。假如说这两个国家不幸的原因都出于某个人的渴求,那么这个人就是吉斯卡尔。即便身亡的强·波坦再如何呼号着“歼灭异教徒”的口号,他都豪不具备作战总指挥的能力,所谓作战也只能停留在呈口舌之快的层面。再者,席尔梅斯并没有消灭马尔亚姆旧王朝的意图,而他之所以会参加马尔亚姆的征服之战,纯粹是为了讨得吉斯卡尔的欢心罢了。
只不过,吉斯卡尔的目的是在战斗中获取现实的利益,因此他不会如同波坦那般进行无益的虐杀,也不像席尔梅斯那般激情澎湃。关于弑杀波坦一事,吉斯卡尔对波坦固然有憎恶的情绪,但最重要的是,让波坦继续活下去只会变成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