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原来话可以这么说(1 / 2)

耶稣一再告城门徒:“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300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库特哈德对他的儿子所说的:“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美国著名的贝佛利山庄的主人佛瑞德,是一家纺织工厂的工业工程督导。她提出了她在接受训练前后,如何处理一个敏感的问题:“我的职责的一部分,”她报告说,“是设计及保持各种激励员工的办法和标准,以使作业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她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在我们只生产两三种不同的纱线的时候,我们所用的办法还很不错,但是最近我们扩大产品项目和生产能量,以便生产1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纱线,原来的办法便不能就作业员的工作量而给予她们合理的报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励她们增加生产量。

我已经设计出一个新的办法,使我们能够根据每一个作业员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所生产出来的纱线的等级,来给予她适当的报酬。设计出这套新办法之后,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决心要向厂里的高级职员证明我的办法是正确的。我详细地说明他们过去用的办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他们不能给予作业员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我为他们所准备的解决方法。但是,我的建议却胎死腹中了。在参加这个训练班几堂课之后,我就深深地了解了我所犯的错误。我请求召开另一次会议,而在这一次会议之中,我请他们说出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我们讨论每个要点,并请他们说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适当的时候,我以低调的建议引导他们按照我的意思把办法提出来。等到会议终止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是把我的办法提出来,而他们却热烈地接受这个办法。

杰出的心理学家卡尔?特利米在他的自传书中写着: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很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或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或“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道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祥的意义。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是的,即使你知道是错的――如果你有百分之五十五的胜算把握,大可以到华尔街证券市场一天赚个100万元,如果没这个把握,你凭什么说别人错了?你若这么说不更好吗:“唔,是这样的!我倒另有十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我们来看看问题所在吧。”没有几个人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我们多数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我们多数人都具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和傲慢的缺点。

因此,如果你很想指出别人犯的错误时,请在每天早餐前坐下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从此我不再告诉别人他们错了。我发现,这么做会有收获。这是摘自库特?罗德教授那本很有启示性的《下决心的过程)中的一段话: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率直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