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美丽善意的谎言(1 / 2)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称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假话,当我们得知亲人病重,当我们获知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的假话。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愿望暂时不致于落空,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源于我们的善良和友好。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也同样美丽。

美国人获忒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顿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获忒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念给自己听,获忒这样说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获忒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会使人在许多时候碰得头破血流。只是为了维护我们心目中一种虚幻的纯洁和躲避政治上的禁忌,我们才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获忒不是政治家,也不再需要自幻,所以他把人类长期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许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真实。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一天我们正在一起吃晚饭,他的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值班医生说刚刚送进一个重病人,我的医生朋友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跑了出去,我也随他一同赶到医院。

来到医院,见到伤者吓了我一跳,原来伤者膝盖以下几乎体无完肤,且全身是血,发出令人惊恐的喊叫声。他的意识模糊、眼神呆滞,好象快要死了,我见到他的样子,觉得救治的希望很小,我想:“这个人还能救得活吗?”不料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这时打了他一巴掌,大声喝道:“坚强一点!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我马上就会把你治好的,你一定要撑下去。”

医护人员立即将伤者抬到了手术室,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的朋友从手术室走了出来。我便问他:“你见到伤者时,你真的以为这样的伤算不了什么吗?”他说:“当时,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他恐怕是没救了’,因为大量出血,腰也扭断了。”“你不是在说慌吗?”“是啊,医生是不应该说慌的,但有时却不得不如此,我感到很为难。”我的朋友接着告诉我,“我认为圆谎是名医的条件之一,像刚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实说:‘哇,这么重的伤,一定没有救了’,他大概会当场就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