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太过于计较得失,虽然“计较”得失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它很不利于发展,不利于成功。往往,越是计较,就越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但是人终归是人,不是神,他在许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应当计较,什么东西不应当计较。往往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人最后会吃大亏。
不管是企业家,政治家,学者,成功以及他们成功的人际关系,无一不是建立在一种相互的给予基础之上。凡事都是相互的。你做一些让别人受益的事,你所追求的事物便会到来。在人与人互相交际的社会里,给予是互相的,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问题,它不仅仅是对成功的一种有效的、间接的投资,而且也是一种“功德”。
做一样的好人,好事,说一样的好话,可不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功德。这里可有禅意。
李世民是唐朝有名的君王,他大力发展佛教,建造了许多寺庙,并大量地翻译、印制佛经,当时,达摩大师经由海路来到中国,五十七岁的梁武帝接见了达摩。他问达摩老祖:“我建造寺庙,抄写经文,培养僧侣,自皈依佛门之后做了许多这种事情。我做的这些究竟属于哪种功德呢?”达摩老祖一听,心想:这家伙怎能为了功德而做那些事呢?他回答梁武帝说:“没有功德!”
李世民当时一听差点当场吐血!为什么花费了这么多心血弘扬佛法,却被达摩老祖断为没有功德呢?道理很简单,李世民过于执著于付出就要换来什么福报。一旦你的付出带有强烈的目的,希望换得好的报酬,换来晋升,你的付出就被认为是交换。而交换则不是人际关系的上乘境界。
如果你不明白禅,那么下面就给你讲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首先是要假想,你就是这例子的主人翁。
你是小李在刚刚开始卖保险单时,一点都不入门,几个月卖下来,不但没有挣下钱,还花光了积蓄,你此时,口袋中空空,肚子中空空。这时,有一个卖报险单的同事来看你,他是一个成功的保险中介,他知道你的境遇。他来后,坐下来聊了一会儿,向你传授了一些宝贵的卖保单的经验,还将他手上的几宗不大的生意交给你去做。然后,他请你到门外的小饭馆饱饱地吃了一顿,临走,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块钱放在你手上,拍拍你的肩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