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1 / 2)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所以说,我们在逆境中要善于保全自己。怎样才能有效的保全自己呢?下面是一些参考:

善用“拟态”和“保护色”。

在动物世界里,“拟态”和“保护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宝。“拟态”是说动物或昆虫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很相似,让人分辨不出来,例如有一种枯叶蝶,当它停在树枝上时,褐色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那般;“保护色”是指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在这个环境里时,它的天敌便不易找出它来,蚱蜢好吃农作物,它的身体是绿色的,看上去就像庄稼的叶子,这颜色便是它的保护色。

由于有“拟态”和“保护色”,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才能代代繁衍,维持起码的生存空间。而一般来说,会拟态的生物往往兼具有保护色,因此又会拟态又有保护色的,生存条件较只有保护色的要好。

在人的世界里,也有“拟态”和“保护色”的行为,最具体的例子便是间谍,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并且要避免被人识破,他们所使用的“拟态”和“保护色”就是在角色扮演上尽量和周围人接近,让人分不出他是“外来者”。所以间谍要执行任务时,都要先模拟当地的生活,穿当地的衣服,说当地人的话,吃当地的食物,研究当地的历史、民俗,为的是把自己“变成”那里的人,以免被人辨识出来。这是人类对“拟态”和“保护色”的运用。

你不是间谍,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当间谍,可是在人性丛林里,你有必要对“拟态”和“保护色”有所了解,并且学会运用。尤其当你和周围环境比较,呈现明显的“弱势”时,更应该好好运用这两种大自然赋予生物的本能。例如:初到一个新单位,应尽量入乡随俗,认同这个单位的文化,随着这个单位的脉膊呼吸,也就是说,遵守这个单位的“规矩”和价值观念。这是寻找“保护色”,避免自己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鲜明目标,否则会造成别人对你的排挤。如果你特立独行,自以为是,那么苦日子必定跟着你。当你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后,你也已成为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而达到“拟态”的效果。到了这个地步,起码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营造完成.不致发生问题了。

“拟态”的特色之一是静止不动。有保护色,又静止不动,那么谁也奈何不了你。因此在人性丛林里,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必须严守“静止不动”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乱发议论,不显露你和企图,不结党结派,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有些人在家被抢,是因为房子装璜得太漂亮了.让人一看就以为是有钱人家;有人半夜遇劫,是因为戴着名贵首饰。这是他们不知“拟态”和“保护色”的作用。有些大富翁出门一袭粗衣,以计程车代步,这种人就深懂“拟态”和“保护色”的奥妙。

“拟态”和“保护色”的本能是生物演进的结果,“弱者”有,“强者”也有。“弱者”是为了自身安全,“强者”是为了不让“弱者”发觉。大自然的奇妙,其实也一样存在于人性丛林之中,好好体会。

有时不妨搞一点体面的“小骗局”。

人不能没有真诚,即使是最无耻的骗子,也有知心朋友,也有说真话的时候。同样,生活从不真正禁绝谎言,谎言虽不可提倡,可你也不必对它深恶痛绝。因为谎言是人类共同的朋友,哪个人敢说自己“从不撒谎”呢。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漂亮的谎言。恶意的谎言是造谣、诽谤,不属此列。

英国人文主义者阿谢姆说:“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比伤害人的真话要好得多”。可见,说谎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计策。

适当的谎言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种表现方式:

其一,以虚掩实。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真实。当然,这里所说的“虚”和“实”都是相对而言的。为了谋得一份理想的职业,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求职。在表现你的优势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善意的谎言就是表现方式之一。

一位中文系硕士为了能在外贸部门谋得一份职业,说自己是外语系毕业的硕士生。当然,他的外语水平的确不错,通过五关,斩了六将,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他是外语系毕业是虚,中文系毕业才是实,可他的外语水平很高,又是实。如果他告诉主考人说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实话,那么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尽管他的水平出类拔萃,恐怕连第一关也过不了。但不管怎么说竞争还是凭实力的,为了让你的实力被人承认和欣赏,是可以用一些适当的谎言的。

其二,以实掩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