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回头顾影背斜阳(2 / 2)

她低着头,端着茶走进花厅,把茶盏连带底下的茶托都一并在主座上的茶几上放下后,她还能当着代越的面,丝毫不乱的把茶倒好。

期间代越一直站在原地,没有挪过一步,采莲没敢抬头看他,所以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茶倒好后,采莲在心里悄悄松了口气,相爷不在,她可不敢惹这位祖宗。她后退半步,作势要走,却在即将功成身退的时候,被代越一句话喊住了。

“于淮音有没有说过,”代越看着墙上的画,目光几分迷离,他道:“他这幅画,挂在此人来人去处,是何用意?”

采莲心下一颤,好似心跳都慢了一拍。她战战兢兢抬起头来,顺着代越的目光,看向了墙上挂着的那副画着枯树和狸猫水墨画。

这幅画的构图其实极其简单,画上线条也多是一笔勾成,一气呵成,没什么复杂的手法,可以这么说,这是一幅但凡会点丹青的人,都能画的出来的画。

这样一来,事情就很耐人寻味了。

且说于淮音身为西乾丞相,身居高位,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身份,想要什么名画没有,竟然会把这么一幅画挂在待客用的花厅墙上?

若这画是出自当世哪位丹青大家之手,那倒是还有些收藏价值,可问题在于,凡是大家画作,画成之时,便会即刻署上名字,以便世人观赏赞誉。

可于淮音的这一幅,是否出自丹青大家还未有定论,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没有大家的署名,尽管它确实是由哪位大家所画,也不如一幅有署名的画作有价值。

——画上没有署名,连出自谁之手都不知道,谈何价值。

采莲恍惚记得,曾有刚入朝为官还不懂多少官场规则的年轻朝臣来拜访于淮音时,于厅内看见此画,出于好奇,转头问于淮音说:“此画,是于相友人所赠?”

能让一国丞相把这么一幅既非大家所作、也无任何署名的画作挂在花厅,似乎也只有这个理由说得过去了。

大家好像都这么想。

曾经的采莲,也这样想过。

闻言,于丞相抬头看了一眼那副画,嘴角立时溢出一抹笑来,笑容和煦如冬日暖阳,他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不是,是一个比友人更重要的人。”

比友人更重要的人,那是什么人呢?这个问题,采莲想了很久,也没有答案。

她看着画上那只在枯树旁酣睡的狸猫,顷刻,收回目光,敛眉、垂眸,回答说:“回皇上,这个相爷倒是不曾说过,不过相爷曾说,这画是他一个很重要的人所赠。”

……把它挂在这,一定是有其用意罢。

这一章算是过渡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