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淮音性子淡漠,与朝中上下的百官都保持着刚刚好的距离,不近不远,但就是这样的于丞相,偏偏却对谢无琊与众不同。
靖嘉三年,是代越手握玉玺,登顶高坐的第三年,彼时宋佑淳以太师之身,摄皇权之政,干预朝中各项大事,代越皇权受限,诸多钳制。
在宋佑淳的有意操作下,于淮音领二百禁军,和宋佑淳手下的一名武职官员,一同南下剿匪,那是于淮音和谢无琊相识的契机。
事后,谢无琊跟随于淮音回京,在丞相府白吃白喝三个月后,他从军南下去了。
等谢无琊再次回京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军功,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淮音便顺水推舟,与代越一起,将他扶持上了副将的位置。
不久后,边境南越大军压境,宋佑淳一心想拔掉不受他控制的谢无琊,便顺势在朝上向代越提议,让谢无琊带领此次的大军,前去镇压南越敌军。
那时候,西乾兵力式微,内有忧,外有患,选择战而非和,并不是一个好提议,代越作为一国之君,私心不想向他国求和;
但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若是此战战败,届时,西乾会有怎样的后果,别的不提,就单论将领,在这一点上,西乾就已经败了。
于淮音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他找到谢无琊,将其中利害与他一一分析,然后告诉他说:“我与皇上商量过了,皇上与我意见一致。”
谢无琊问他致认为,我不该去?”
于淮音点头,停了一下,又想到他的矜傲心性,忍不住回头看向谢无琊,说:“尚卿,你不必有负担,这趟浑水,从一开始,就是我带你卷进来的。”
然后他像是宣誓一般,说:“无论最后结局怎样,我总会护你周全。”
谢无琊看着他,眨了一下眼睛,没说话。
于淮音别开脸,接着说道:“总之明日早朝,你别说话,宋佑淳那边,我来解决……或许,会受些苦,但我保证,一定把你从这趟浑水里,摘出去!”
往昔的一幕幕从回忆中被挖掘出来,并随着诉说,越来越清晰,谢无琊遥遥看着已经成了蚂蚁般大小的队伍,说:
“那时候,我在他的眼睛里,看见了很耀眼的光芒。”他停了一下,低下头去,笑了笑,说:“其实,我是相信他的。”
相信,即便是在那样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于淮音也有能力,让他不必听从宋佑淳,挂帅出征,甚至把他从宋佑淳的手中,完全的解救出来,让他从此可以远离朝堂。
斐骋邻回忆了一下,疑惑道:“可是我记得,五年前,南越入侵我国,最终,我军迎战,最终在商水大败南越,南越国是败了的啊!”
谢无琊闻言笑笑,他收回目光,转看向斐骋邻,展颜一笑,尽显疏狂之意,他说:“自然。”
斐骋邻瞬间反应过来,“难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