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待得桂香江湖去(2 / 2)

说罢,夫妇两对着弩侠儿匍匐而拜。

弩侠儿心有感触,将两人扶起,老妇早已泣不成声。

清小小让两人退下,弩侠儿才从她口中得知,夫妇两是当年父母在归来的路上遇到的,本来是来投奔亲戚,却不料遇到山贼将钱财掳了去,快要饿死之时,被行军的兵卒发现,阿娘便救下了两人。他们也是亲眼目睹过阿娘和阿爹出事之后,还幸存的为数不多的普通人。后来燕王迁都南云,夫妇两便决定留在这为父母守陵,开了这间铺子,专给登山祭拜的人贩卖一些香火酒水,定期清扫陵墓。小姨在第一次来的时候便将铺子买了下来,说是买,不过是让这对孤苦老人生活好点,也是为了感谢两人。

弩侠儿对着铺子门口深深鞠了一躬,接过小姨手中几包香纸与酒壶,缓缓向观景山而去。

耳畔清风拂过,散走了最后一点余晖。弩侠儿跪在父母的衣冠冢面前已有多时。

陵墓规模算不得宏伟,但还算过得去。一旁两间祠堂香火袅袅、干净整洁。

弩侠儿长跪不起,已是月明星稀。

清小小又到祠堂燃起了香,她大概是不忍再看,生怕看着看着就要哭出来,才给自己找的理由。

弩侠儿将携来酒壶打开,倒满父母冢前的酒杯。收起悲伤,举起酒壶,朝明月笑道:“阿爹阿娘,侠儿回来了…今夜如此美景,阿娘您就让咱爷俩多饮几杯…”

上古清家,秘境深处,一名女子抱着个满身伤痕的中年男子缓缓睡去,她苍白的脸上突然浮出了一丝温馨,仿佛梦见了怀中男子正在和自己孩儿月下把酒言欢…

弩侠儿一夜未合眼,心中悲苦倒是去了很多。

清晨,当桂树枝头露水散尽的时候,他已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块巨石,巨石压在身上,沉重如山,他的步履却轻缓。将巨石轻放在父母衣冠冢旁,一把砍柴大刀紧握在手。

叮叮当当的声响吵醒了清姨娘娘祠堂里昨夜不知何时睡去的清小小。

清小小出来满脸的震惊,那清瘦小道正一丝不苟的用手中大刀雕刻着一块巨石,巨石一分为三,也不清楚昨日情绪那般低落的弩侠儿今日哪来的气力弄这些。

弩侠儿感受到了背后传来的目光,停下手中活计,转头对着清小小笑道:“小姨,侠儿想为阿爹阿娘刻一尊石像,再为自己立一座衣冠冢,你要是等不得,可以先回离阳镇。”

清小小将弩侠儿的话一字一句的听去,有点好笑,可更多的却是心酸。望着满脸真诚的小道,温柔说道:“侠儿,此般见你心结打开,姐姐和姐夫一定会很高兴的。你尽管去做便是,用得着小姨的地方也尽管说,小姨会等你的。”

弩侠儿点头,想不到的是自己不争气的肚子传来了响动。

清小小噗嗤一笑,道:“小姨给你去找点吃食。”

说完便下了山,背后又传来了敲凿石头的声响…

满山金桂开始结出花蕾,观景山上总有位小道在凿着石头,一旁站着个绿裙姑娘,时而递出茶杯,时而帮着擦拭小道额头的汗水。常会有人登山祭拜,有江湖侠客慕名而来,也有两离百姓,每当看到此场景,或驻足,或叹息而去。

也有人会上前询问,但小道与绿裙姑娘总是笑而不语。

石像容貌渐现,每一道刻痕上都有小道人的汗水,大刀虽看上去不像那种擅长雕刻的物件,可在弩侠儿手中却得心应手。

八月末尾,两离金桂满枝头。将军祠和娘娘祠中间多了两尊栩栩如生的石雕,那是弩侠儿记忆里父母的模样,阿爹威严高大,阿娘满眼宠溺、慈祥。

而在那衣冠冢旁,则多了一座小的衣冠冢,墓碑新刻“不孝子嗣弩侠儿之墓”。

新立墓碑面前一小道用满是泥泞的道袍擦了擦墓碑上,脸上满是幸福,对着新冢旁边老冢下跪,嘴里喃喃:“阿爹阿娘,他日金桂飘满两离时,侠儿再回来看望您两。”

小道说完,转身离去,背后花香更浓。

两离城门口,新换了素裙的姑娘牵马等待,小道接过憨货缰绳,姑娘开口问道:“侠儿真的决定了?”

小道人点头,向姑娘道别,“小姨多保重。”

随即上马。

身下憨货朝姑娘身后枣红马儿递过一缕“情愫”,枣红马儿竟踏步朝前在憨货身上蹭了蹭,以表离别之苦。

素裙姑娘目光不舍,朝转身向南而去的小道喊了句,“侠儿,你打算去往何处?”

小道回道:“且入那江湖…”

身后姑娘无声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