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神情竟有些神似魏长语。
“因为法不责众,更因为他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所以才不能由他来揭穿此事。”
面对不解的赵清歌,舒音耐心的解释道:“自朕登基之时,摄政王便看清朝中的情势了。除摄政王等凤毛麟角者,满朝文武百官势力,几乎全都盘根错节拧成一股绳,朝臣们如此团结这是好事,但对朕来说,却也是件坏事。
文武百官本该是朕的百官,听朕的号令行事。可他们却自成一体,固守自己老旧的观念,反而成了武逆控制朕的势力。
而赵老学士便是这些人的领头羊。”
舒音看向赵清歌,字字珠玑。
“所以朕与摄政王一致认为,要想改变眼前的困境,还需从赵老学士下手,而你是最好的人选。”
舒音说:“你科考之事,摄政王恐怕比你还要上心,因为你才是肃清朝廷的希望。赵清歌,天渊需要新气象,需要有人打破这潭死水让它流动起来,需要有人革新真正为百姓办事。
而你天生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这件事非你不可,也只有你能做到。”
来了来了,考验演技的时候来了!
她把卷宗推回去,大义凛然道:“这些东西朕今日看过就忘了,朕要的不是这些人的项上人头,因为如此一来除了让朝堂动荡让民心恐慌之外并没有用处。所以朕把这些东西交给你,由你来好好利用它们,来真真正正肃清朝堂。”